而。
徒增笑耳!
尔等以朕乃宋真宗乎?”
此言一出,方才口恭维几名臣子面大变,第一时间诚惶诚恐跪下:“微臣万万敢!
臣等冰心可鉴,唯陛下察!”
敲打了他们两句,天子平静道:“起罢。
祥瑞流足信,岂可承天命?昏
君治国无道,而以祥瑞自欺,朕取也!”
说着便命将所祥瑞撤下去。
其实他更想骂光宗永昌皇帝,嘴上说宋真宗,颇几分指桑骂槐意。
朝臣们只稍稍琢磨一番,立刻便听了出。
——宋真宗好歹几百年前帝王,真正治国无道、以祥瑞自欺昏君,本朝就一个吗?光宗永昌皇帝能谁?
倘若天子指桑骂槐对象天佑皇帝,许李岱流承天佑皇帝恩,与天子分说分说。
既然永昌皇帝,那就算了。
大齐国势所以倾颓皆元于永昌。
而今朝官员,无一出自永昌皇帝提拔,倒少在永昌年间曾受相迫害。
御座上当今天子,便最大受害者一。
正因如此,当今天子登基时,无论如何都肯过继到永昌皇帝名下,非要去世亲生父亲、昔年早逝懿怀太子冠上皇帝尊号时,阻力比想象中小上许多。
纵然天佑一朝臣子,都曾强烈反对。
……终归当今天子天佑皇帝兄,可能过继到天佑皇帝名下,无论他名义上父亲懿怀太子永昌皇帝,天佑皇帝一脉都绝嗣,他们又何必费心费力永昌皇帝身香心,惜生死?
再说一万遍,永昌皇帝值得。
于懿怀太子就顺理成章变成了明宗皇帝。
而当今天子亦投桃报李,转头便将自己最小儿子过继到了天佑皇帝名下,封魏王,虽无实权,但爵位世袭罔替。
可见他确顾念堂弟恩亦如此。
想若非顾念天佑皇帝恩,天子对永昌皇帝就只指桑骂槐,非得将树成昏君典型、反面教材可。
想清楚,众臣恍然大悟。
此前恭贺祥瑞大臣暗道失策:前想到呢?天子喜光宗,愿与光宗一丝一毫相似,又岂会因祥瑞而欢喜?
虽说天子只敲打了几句便让大臣们退下,但万寿宴喜庆气氛可避免冷了下。
群臣一时都小心起,一时敢多言,以免一小心又犯了天子忌讳。
倒离御座远皇亲国戚聚集区,一袭宫装、风妩媚而失端庄女子站起身。
正天子最宠爱嫡长女晋公主。
她盈盈一拜,笑语嫣然:“父皇英明,且听儿臣一言。
六元及第者,青史上亦过而。
今国朝大才,以舞象年大魁天下、六元及第,可谓前无古!
可见圣天子治世,方祥瑞出,奇才现。
此乃真祥瑞,奇石灵芝流,足道也。”
晋公主愧天子最宠爱女儿,连说话都如此合乎天子心意。
三言两语下,一个真祥瑞,一个假祥瑞,仅毫客气地踩了光宗一脚,高高捧了当今一把,比旁浮于表面恭维知高明多少。
她一番巧言解围,令殿内气氛一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