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一介书生,可恶!”
郑译也开骂。
本来是要和杨坚平起平坐的,没想到这下居然成了杨坚丞相府的属官,杨坚是自己捧出来的,而且羽翼已丰,不好说什么,那就把这笔账算在李德林头上,郑、刘二人记恨上了李德林。
7党同伐异
郑译、刘昉二人搞搞阴谋诡计、投机倒把还行,但杨坚现在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来办事,因而向李德林询问人才。
“渤海高熲有气度,文韬武略不在话下,他能当大任。”
李德林推荐了高熲。
“高熲?我一直有所耳闻,他曾经给齐王做过幕僚,不知道愿意追随我么?”
“哈哈,丞相放心,我和他关系不错,”
李德林胸有成竹,娓娓道来,“说起来,高熲和您还有一些私人关系呢。”
“哦?愿闻其详。”
高熲来自渤海高氏,父亲高宾在北齐为官,为了躲避政治迫害逃到西魏,独孤信和他一见如故,引以为幕僚,高宾父子因为独孤信的赏识而走上西魏、北周的仕途,而独孤信正是杨坚的岳父。
高熲十七岁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幕僚,一直出谋划策,前不久还跟随宇文盛去讨伐过稽胡。
听李德林这么一说,杨坚也信心大增,叫来杨雄让他去传话高熲。
高熲很爽快就答应了,并且表示:“即便随公的大事不成,我也不怕灭族之祸!”
杨雄带着高熲来到丞相府,杨坚和高熲聊了几句,非常投机,当即任命他为丞相府司录。
随后,高熲又推荐了杨素以及苏威、虞庆则等人。
杨素战功赫赫,高熲曾经的同事,和杨坚一起跟着宇文宪东征西讨,二人既是战友,又是同宗,自然杨坚也很快想起了他。
苏威大名鼎鼎,杨坚也知道他,他曾拒绝宇文护的拉拢;宇文护倒台后,面对宇文邕的拉拢,也是半推半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名气越来越大。
虞庆则来自京兆世家大族,从小就帅气逼人,豪放不羁,身高八尺,有胆有识,可以身披重甲,左右开弓,还精通鲜卑语,闻名乡里。
宇文盛、高熲平定稽胡后,虞庆则被高熲推荐镇守当地,他在任上很好地处理和稽胡人的关系,境内清静整齐,稽胡中仰慕他的义气前来归附者,超过八千户。
杨坚再次派杨雄去邀请三人,三人相继来到丞相府和杨坚见面,双方都很满意。
杨坚任命杨素为汴州刺史,苏威则辞官不做,但答应随时给杨坚提供意见建议,虞庆则继续在地方为官。
这样一来,杨坚的创业团队就齐全了。
杨坚今年四十岁,李德林、窦荣定五十岁,庞晃四十八岁,苏威三十九岁,杨素三十七岁,高熲四十岁,卢贲四十岁,杨雄四十一岁,郑译四十一岁,郭荣三十四岁,虞庆则、刘昉、崔仲方、王谊、元谐等人也四十出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