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院书房内,崔十三娘与李明俯身于一张陈旧却详尽的地图前,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二人凝重的面庞。
崔十三娘率先开口,目光笃定:“国公爷,属下带人沿着官道仔细查看,马车留下车辙印十分新鲜,辙印较浅,应是载人不多、行较快,综合马蹄印数量、周边遗留物件等种种迹象判断,他们应已出城,人数大概在八到十人左右。
“城外的三岔路,主道向燕京,这边通往葛斗,是去景国的要道。”
崔十三娘两个手指指向另外一边:“这是木犀,穿过能到旧皇城,目前有一废弃小路,横向,可连接起木犀和葛斗,但草太深。”
她纤指接着在地图上移动,“若其携秋兰返景,依属下之见,咱们在葛斗安排五十人、二十名善射弩手设伏即可。
他们人少,如果动静太大怕惊了蛇,不易瓮中捉鳖。
这葛斗地势开阔,两侧山峦起伏,便于隐蔽,弩手高处压制,让他们插翅难逃。”
李明仪微微点头,眉头依旧紧锁,右手成拳掩鼻,凝视地图片刻后沉声道:“此人奸猾,惯用声东击西。
看似冲李明月,实则图秋兰。
他们可能会兵分两路,一拨佯装奔葛斗,召引我们主力追击,实则潜藏木犀,待我们扑空,从你说的废弃小路绕至葛斗遁回景国。
他们选此路线,一是利用木犀的隐蔽,二是算准我们可能重兵把守主干道,妄图出奇制胜。
所以,葛斗、木犀皆不可大意。”
言至此,他眼神一凛,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当下知晓此计划者,仅限你我,为保万无一失,调兵时选绝对忠诚、口风严实的人带队,务必守口如瓶,对外只称重兵守葛斗。”
李明仪直起身,负手踱步,接着布置:“即刻传令,调遣的将士们需隐秘潜伏,切勿暴露。
再挑一队三十人左右、熟悉山林的步卒,扮作猎户樵夫藏于木犀周边,紧盯小道。
一旦现敌踪,以鸣镝为号,各小队提前熟悉对应识别方式,两面夹击。
倘若他们侥幸突破埋伏,在后方十里的清风镇,我已安排两百轻步兵随时待命支援,定不会让所他们得逞。”
李明仪顿了顿,又补充道:“为防他们临时改变路线或有第三方势力介入,派出五队游动哨,向三岔路周边各方向延展五里范围侦查,一旦现异常,立即飞鸽传书回报。”
龙颜喜匆忙入内,“三小姐找到了。”
李明仪转头吩咐崔十三娘:“你即刻行动,我们随后就到。”
崔十三娘:“是,属下遵命。”
在那艘湖边的小破船里,李明月悠悠转醒,脑袋昏昏沉沉,待看清身处何地,顿时惊慌失措,扯着嗓子大声呼叫起来。
恰逢搜寻的士兵循声赶来,李明月忙不迭地起身,慌乱地整理着衣衫。
士兵们护送她回到紫藤苑,一进屋内,李明月眼眶瞬间红了,“扑通”
一声跪地,哭着喊:“兄长,对不起,是我把嫂子给弄丢了。”
泪水汹涌而下,她哭得身子直颤抖。
李明仪本就心急如焚,又见她这副模样,心里又气又不耐烦,刚要张嘴责骂,可念头一转,知道当下稳住情绪、问出关键信息才是要紧事,便强压怒火,尽量平和地说:“你先别哭,跟我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干的?把话说清楚,才能找回你嫂子,你光哭有什么用!”
“就前些日子,我想看看嫂子长什么样,可那墙有点高,我正愁呢,他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笑嘻嘻地跟我说:‘姑娘,丢钥匙了?’我犹豫了一下,他就手脚麻利地把我托了上去,还叮嘱我小心点儿。
当时我就觉得他有点古怪。”
李明月抽抽噎噎继续说:“前几天咱们送猫,好多人围在那儿挑猫,他就在旁边转悠,嘴里嘟囔着自己也想要一只,眼睛却时不时往咱们这边瞟。
那三天,他天天在我们眼前晃,一会儿凑过来看看猫,一会儿又跟旁人搭几句话,看着就像个无聊的闲人。
我当时没多想,只当他是个普通路人,没防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次栉比的华丽殿宇,一步,两步,步步生莲。他渐渐握住了这个强盛王朝的脉搏,也看到了饱受挫折打击的李隆基那张灰败阴暗...
激萌的萝莉,热血的少年,为打破次元壁一往无前...
穿越到另一个平行空间的地球,这里和原来的世界历史完全一样,只是11年前,科学家做实验打开虫洞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地球充满了一种叫灵能的能量,全部生物都进化了,而且地球上随机会出现未知的空间虫洞。沈...
吴知蓝是一个坚持着两个信条的人。第一,她决不借钱给他人第二,第二,她坚决不给别人恋爱建议。因为,在大学时期,她却被卷入了一个朋友的恋爱故事,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平静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清晨醒来,吴知蓝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头顶上浮着恋爱窗口栏口。这个窗口显示了男人们对她的好感,并且某些男人开始与她产生了暧昧的关系!于是,她需要在这些男人中选择一个。但是,令她震惊的是,在三个男人的恋爱窗口栏口中,她居然是!她感到难以置信,却也流露出一丝期待。是成为总裁和富二代的恋人?还是与发小明星陷入热恋?吴知蓝陷入了选...
曾经,你们毁了我的人生。现在,我回来了洗干净脖子,等我喂,那个谁,我不需要帮手,麻烦你离我远点儿行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只要是我塑造的女主角,总有一天都会从小说中来到现实世界,这也是我小说总是没法继续写下去的原因。李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