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行人走到一家齐鲁酱菜馆的时候,有事情发生了。
第75章酱菜店前的熟人
这一家酱菜馆规模不太大。
一家小店坐东向西立在胡同口。
对面是一家卖糖炒栗子的,据说还请高人看过布局,果然生意兴隆,还有某些讲究的贵族老爷全京城只吃这家炒出来的栗子。
在爱吃的一群人眼中,这家酱菜馆的名声比起糖炒栗子那家,也丝毫不弱。
他家做酱菜的手法,是与京城惯常做法不同的。
应了牌匾上那“齐鲁”
,这是胶济青徐一带的做法。
据说在鲁地还有他们家的总店,半个县都是这家店的酱菜园子。
京城的这家分店,还是他们家少主人来京城赶考,家里的长辈怕他吃不到熟悉的味道,专门来开的。
人家根本不是为了挣钱。
这等手笔——山东大乡绅的威势,可见一斑!
宋锦绣出宫时间有限还绕路到这里,这是有缘故的。
宋老爷因为总来这里,和京城这分铺的掌柜,也就相熟了。
前些日子,那掌柜告诉他,说是今年正好是鲁地家族里辈分最大的那位太君的的八十八岁生辰——这有个特别的称呼,叫“米寿”
。
这位太君儿孙满堂,这寿也是大规模一办的。
这家里的酱菜馆,在这样的场合下,自然也不能落后。
就有人想出了新鲜做酱菜的方法,作为给太君的寿礼。
什么呢?酱菜瓜。
据说最后呈上来的成品,是一只大冬瓜。
打开来,里面是九九八十一种酱菜,也不知道是如何弄进去的。
各种味道纷而不杂,尝一尝百味环绕口有余香。
那太君见了这样的礼物,当然大喜。
太君这大寿之后,这家的亲朋好友,也有许多来求这酱瓜的。
主家商议过后,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为新品种推出了下去。
只不过这东西炮制不易,更不好运输,在总店都是难于买到的,京城的分店,能分到的数量就更少了。
结果有幸买到的几人回去一尝,有那会吃的,评价就更高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