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就这么一个孩子,盼着他能够有些出息,只是……唉。”
哀叹完家里事,朱先生问隋准为何而来。
隋准表示,想和他谈一门生意。
“……瑞阳轩今后定能成为成阳县最大的书肆,朱兄若能在此时襄助,今后瑞阳轩必定与你最大的好处。”
朱先生开了一间南纸铺。
名品宣纸、好笔好墨,皆产自南方,故而售卖此类物品的铺子,被称为南纸铺。
朱先生的南纸铺,名为荣宝斋,是成阳县最大的南纸铺。
几乎包揽全县大大小小书肆的笔墨纸砚的供应。
隋准请求他与瑞阳轩合作,制裁如意书坊。
不要给那搞恶性竞争的货供纸了,直接从供应链源头上卡脖子!
朱先生沉吟半晌,面色为难:
“准弟,不是为兄不帮你们。
只是,在商言商……”
没有笔墨供应,如意书坊就是捏着再多的纂稿人,也出不了一本书。
他们一定想不到,自己还有这样的弱点。
然而,荣宝斋固然可以轻松整垮如意书坊,但自身也会损失巨大。
毕竟如意书坊,是荣宝斋在成阳县最大的客户。
而瑞阳轩,成长起来还需要一两年呢。
这些隋准都明白。
他也不愿意朱先生白白牺牲。
合作,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他还有朱先生想要的东西。
“如果,不在商呢?”
隋准问。
朱先生愣住了。
“朱兄,小弟不才,有特殊的考试技巧,可以助令郎考取功名。”
隋准说。
朱先生登时连茶盏都拿不住了。
“准弟,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虽然朱先生很欣赏隋准,可眼前这人,分明只是个庄稼汉呀。
从他嘴里说出考试、功名等字眼,着实怪异。
但,细细寻思,又合情合理。
隋准在公堂上意气风的模样,倒不像个种地的,而像个功成名就的才子。
“难不成……你县里有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