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山中杂信(第5页)

这地方确是还好,我于每天清早,没有游客的时候,去徜徉一会,赏鉴那山水之美。

只可惜不大干净,路上很多气味,——因为陈列着许多《本草》上的所谓人中黄!

我想中国真是一个奇妙的国,在那里人们不容易得到营养料,也没有方法处置他们的排泄物。

我想像轩辕太祖初入关的时候,大约也是这样情形。

但现在已经过了四千年之久了。

难道这个情形真已支持了四千年,一点不曾改么?

水泉四面的石阶上,是天然疗养院附属的所谓洋厨房。

门外生着一棵白杨树,树干很粗,大约直径有六七寸,白皮斑驳,很是好看。

他的叶在没有什么大风的时候,也瑟瑟的响,仿佛是有魔术似的。

古诗说,“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非看见过白杨树的人,不大能了解他的趣味。

欧洲传说云,耶稣钉死在白杨木的十字架上,所以这树以后便永远颤抖着。

……我正对着白杨起种种的空想,有一个七八岁的小西洋人跟着宁波的老妈子走进洋厨房来。

那老妈子同厨子讲着话的时候,忽然来了两个小广东人,各举起一只手来,接连的打小西洋人的嘴巴。

他的两个小颊,立刻被批的通红了,但他却守着不抵抗主义,任凭他们打去。

我的用人看不过意,把他们隔开两回,但那两位攘夷的勇士又冲过去,寻着要打嘴巴。

被打的人虽然忍受下去了,但他们把我刚才的浪漫思想也批到不知去向,使我切肤的感到现实的痛。

——至于这两个小爱国者的行为,若由我批评,不免要有过激的话,所以我也不再说了。

我每天傍晚到碑亭下去散步,顺便恭读乾隆的御制诗;碑上共有十首,我至少总要读他两首。

读之既久,便发生种种感想,其一是觉得语体诗发生的不得已与必要。

御制诗中有这几句,如“香山适才游白社,越岭便以至碧云”

,又“玉泉十丈瀑,谁识此其源”

,似乎都不大高明。

但这实在是旧诗的难做,怪不得皇帝。

对偶呀,平仄呀,押韵呀,拘束得非常之严,所以便是奉天承运的真龙也挣扎他不过,只落得留下多少打油的痕迹在石头上面。

倘若他生在此刻,抛了七绝五律不做,去做较为自由的新体诗,即使做的不好,也总不至于被人认为“哥罐闻焉嫂棒伤”

的蓝本罢。

但我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大江集》等几种名著,又觉得我所说的也未必尽然。

大约用文言做“哥罐”

的,用白话做来仍是“哥罐”

,——于是我又想起一种疑问,这便是语体诗的“万应”

的问题了。

七月十七日。

好久不写信了。

这个原因,一半因为你的出京,一半因为我的无话可说。

我的思想实在混乱极了,对于许多问题都要思索,却又一样的没有归结,因此觉得要说的话虽多,但不知道怎样说才好。

现在决心放任,并不硬去统一,姑且看书消遣,这倒也还罢了。

上月里我到香山去了两趟,都是坐了四人轿去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