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若问心有愧,又安敢在此面圣?”
刘宏沉默不语,遂坐回到榻上。
他对王允有印象,但印象不深。
对他的为人了解,更多是通过左右传达,而无亲自召见过。
两次下狱,三公两次求赦,说明王允的不俗,并立有些功绩。
但今见万民伞,且如果众人言语不假,说明他对王允的评估有误,或许王允真是为国为民的良吏。
见机,程夫人凑到刘宏身侧,细语说道“仆常听陛下言国无良吏,便记在心上,欲为陛下举荐贤士。
今王允得豫州民意,岂不说明王允乃社稷之臣,陛下如若置之不理,恐失人心啊!”
顿了顿,补充道“陛下如若质疑,不如召见王允,与其交谈,看是否为徒有虚名之辈。
如是干臣,可谓‘大礼’是也,亦不妄仆一片心意。”
“傅母费心了!”
刘宏拍了拍程夫人的手,欣慰说道“傅母能这般明事理,实乃朕之幸事。”
“民意不可违啊!”
刘宏感叹一声,起身说道“王豫州之事,朕会了解清楚,断不会违背民意。”
“谢陛下!”
三人跪地而拜。
话音刚落,张虞神情郑重,说道“陛下,仆无朝廷政令,擅自离任,恳请陛下发落。”
“嗯?”
张虞突然自求处罚的行为,让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不已,正常人哪会主动接受惩罚。
郭图、王晨满脸的诧异,搞不懂张虞为什么请求自罚。
同样程夫人也是满脸的懵逼,干弟弟安排的剧本里,可没有这一幕。
对于几人的惊讶,张虞没有心思顾及,主动请罪其实是万民伞中为自己扬名的计划之一。
因为万民伞是传颂王允的功绩,他们这些献伞的人很难出众。
若想引人注意,必须弄出反差感。
反差感从何而来?
最好的方法就是与王允事迹相反,王允因百姓爱戴而出狱,而张虞因救王允,擅自离任而入狱。
反差有了,话题度自然也有了,张虞的事迹也被人知道了。
刘宏眼神微眯,问道“郑县令张虞?”
“正是!”
“好!”
刘宏挥了挥手,吩咐说道“郑县令张虞无诏入京,押入诏狱,听候廷尉处置。”
“诺!”
张虞大无畏起身,直接跟着侍卫出堂。
当即让郭图、王晨、程夫人傻眼,王允还没救出来,现在还搭进去一个人!
rg。
rg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