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兵强马壮,白起也不是无名之辈,所以赵括该怎么办?
他不介意自己去替赵王出征,可总得两手准备吧?不然谁家亲妈要跑去跟君上说,“我儿子不行,你别用他了。
就算用了他,万一失败了,你别怪我。”
看到老太太这话两层意思没?第一层意思是,‘我儿子不成,你别用了!
’退而求其次才是,万一失败了,至少能保助家人。
现在想了一下,你们觉不觉得这母子俩像是在唱双簧?当然,这是青妤一家人之言。
不过青妤还真是这么想的。
作为名将赵奢的老婆,赵括的亲妈,就算她不懂战事,但是她活了那么把岁数,家里全是当兵的,她能不知道阵前无眼?除了要防对面的敌人,更重要的是要防背后的政敌与君权?
在青妤看来,赵括就是大大的悲剧,有个大将军老爹,原本压力就很大,而历史上,赵括没出现在长平之战之前,是廉颇都夸过的青年才俊,可见,当时他受的教育还不错,但,谁让他爹是赵奢呢?
而赵括年少时,就熟读兵书,赵奢却觉得他不知变通。
赵括这个中二青年也觉得父亲是会打仗,但是没什么管理能力。
于是赵奢后来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多大仇啊,这么说儿子。
只是他无论做得多好,其实也不比不过老爹。
所有二代们心里的苦逼,这位其实心里都有。
不管他们事业失败或者成功,对全民而言,都是应该的。
青妤看书时想的是,在万军从中,死守四十五天身先士卒的大将,最后悲壮而死,他那时心里在想什么?
而在家里,可怜的一屋子孤儿寡妇,在日后的漫漫时日之中,又如何面对四十万军人的家属?
所有的罪责让那一身血红的青年将领所承受,老将廉颇那时会不会对着一屋子的追随者们说,‘看到没?若是君上信任那黄口小儿……’
所以历史是位会化妆的老太太,真相是什么,只是那个老太太自己知道。
只不过每个人都是想帮她洗去妆容,或者自以为自己已经看到真容。
“你觉得赵括其实死于政治谋杀?”
咸丰看完看着青妤。
她原本是想写赵括母的,结果最后竟然让她想出花来了。
看完了,他又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了一本假书?或者说,他看了很多本假书。
第102章不省心的老爹
第二更
“您是受着帝王书长大的,若是您是赵王又当如何?”
青妤写这篇文章也是有用意的,此时对咸丰来说,处境何其的相似。
外有强敌,边有恶邻。
十多年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就跟长平一战没什么区别。
这一战,也打散了华人的信心。
从此让人知道,所谓的大清,就是一个可以任人鱼肉的虚弱胖子。
“长平之战,朕以为,廉颇是对的,秦军远来,补给不力,死守不失为良策。”
咸丰读的是《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观点与太史公相近。
“武安君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拒绝出任指挥官,指出“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国内空“秦军“伤亡过半“,这是赵括的杀敌成果。”
青妤看着咸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