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容易全身痒。
脸盆就不要了,她已经看见有水龙头。
城里就是好啊,鸭湾村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已经是她二十岁以后的事了。
家里开通自来水,还要交八百块钱。
两个人下楼的时候,老金还在传达室,笑眯眯的问:“都安排好了?”
张红英不大听得懂,沈建珍学校里有来自各个镇的同学,对本地不同镇的方言,都开始有点了解,便代替她回答:“哎,谢谢师傅。
我们弄好了。
现在想去市场,买个脚盆,毛巾,文章,席子什么的。
师傅能不能给我们指一下路,市场在哪里了?”
还好,虽然养猪场算在乡下了,但是生活也方便的,不远就有市场。
老金师傅指路:出门之后,穿过马路,走十几分钟左拐,就是一个小市场。
张红英觉得,沈建珍就是有这样的本事,明明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会稳的要命,好像就是从他们家前门走到后门一样。
两个人从市场买回来席子脸盆这些,沈建珍还问:“你吃饭怎么办呢?要不买个煤炉,或者电饭煲吧。
电饭煲插上,饭、菜一起放里头,回来撒点盐就能吃。”
张红英想想有道理,又花巨资买了个电饭煲。
三十多。
唉,她叹了口气。
在鸭湾村,以为一个月挣一百多就很了不起了。
自己手上有一万三的存款,感觉腰杆子都比别人硬好多。
但是今天刚刚来苏州,包括给沈新宝家送礼,七七八八,就花出去两百块钱了……
这还是房子不收房租的原因。
要是自己去租房子,不知道还要多少钱?
张红英突然有了紧迫感。
生活用品买好,席子洗过放到楼顶晾晒。
沈建珍又道:“走,我带你去认认路。
省的我走了你连路都不认识。”
张红英有点感动。
哎,这个小姐妹太好了,没有白结交。
从养猪场出去,到技术学校,大概要走四五十分钟路。
沈建珍咬咬手指头:“红英,我估计你得买辆自行车了。”
张红英苦笑,每天单程走四五十分钟,确实很累。
已经是刚刚从鸭湾村去镇上的时候吃过这个辛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