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治标不治本,不过能保得几十年的太平。
胤禩与胤禛在与永定河情况相同的几处黄河河堤都查看过,胤禛对此事并无研究,胤禩却看出了些门道,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来看,的确治理起来十分困难。
但是也没有长久的办法,却是花费的时间久。
以后世那般科技,也不过是暂时遏制住了灾难,建造水库把多余的水存起来罢了。
胤禛看他若有所思,拽过缰绳停下马,问道:“小八,你可是想到了什么法子?”
胤禩喃喃道:“若说有法子也有,若说没有却也没有。”
胤禛眉头一皱,立即想到他犹豫的原因:“可是耗费太大?”
胤禩点头:“四哥,那永定河是黄河支流,每年洪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上游携带泥沙、下游流不到海里。
于成龙做的,无非是加高两岸堤坝致使不去扰民,同时疏通下游将水排出去。”
“我在想,听说树木根系固沙固水,若是从上游下手,慢慢往黄土高原地带植树造林,百年千年,必然不会再有河流携带泥沙之事,洪灾自解。
而长此以往,又可获得大量可耕之地,说不定又是一片富饶景象。”
他把后世环保的概念舀出来与胤禛讲了,胤禛沉思一会儿,便想到了其中的好处,不由得道:“若真如此,当是利国利民,福泽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只是这般行事,却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有所成效。
永定河年年水灾迫在眉睫,却是不能如此作为。”
“主动种树的事从来没有,倘若给皇阿玛上了折子,少不得要费上一番波折。”
胤禩微微笑道:“所以我不过与你说上这一遭罢了。”
他又道:“另外还可以在上游建造玲珑水库[②],分担一些水流,听说再西边些的地方,常年干旱,也可想法子东水西调缓解一下……其实种树一事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发动民间力量。”
胤禛略有所觉:“你所指的可是捐例?”
胤禩轻轻摇头:“并不是。”
两人并列慢慢骑着马,马蹄哒哒,胤禩慢慢解释道:“于成龙发动的捐例[③],乃是空手求财,说白了等同于卖官鬻爵,不可长开此例。”
“我倒是想,从那些有财的士绅、商人那边想办法。
若是让他们出钱,将来事成之后,可以立碑刻名,荣耀一场,其中贡献极大的,还可以朝廷进行封赏,封他们个随便什么虚名头衔……四哥,你觉得如何?”
胤禛做事,其实有些不择手段,只求目的。
他当下思考起来此事是否可行,这年代重农抑商,商人们地位低下,如果可以这样得到朝廷的认可,一定会趋之若鹜,民间这边不成问题。
而朝中守旧人士却一定会反对,说得难听些,也是卖官求财,或者与民争利。
可若是真能不耗费国库用民间钱财治好永定河,想必康熙也会应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