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科举篇 第038章 方程解题(第3页)

然而,在这些人中,过关的最多也只有三成,这还是按照高比例来估算的。

据说,后面的乡试、会试、更加残酷。

附试开考了!

发卷,阅卷,然后审题。

才大致看了一眼,齐誉就禁不住乐了,这道时文的题目出得,有点……呵呵!

题目是:《孔子见两小儿日多乎》。

咳咳……

不要想歪了,这可是一篇很正经的道德文章。

先解题,单就题目本身来说就是一道截搭题,这个典故出自于《两小儿辩日》。

这题目取只文章的首和尾,中间故意空去一大部分,让你进行脑补。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把该文章背得烂熟,还要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如果你只会啃字眼,那就直接掉坑里了。

《两小儿辩日》的寓意就是学无止境,你想,就连两个小孩的辩论都难到了孔子,那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同时,还高度赞扬了孔圣人他敢于承认自己不足,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分析透彻了之后,再用这个中心思想来作一篇时文,这种题目属于是坑中带坑,可千万不要被题目的文字给带偏了。

再看下一题。

哈哈……

作为前世的理科男,齐誉终于感觉有了用武之地。

题目是这样的:蝗灾至,永川府境内小善人和大乡绅共捐纹银两千一百两,已知,小善人比大乡绅多五人,而大乡绅比小善人平均每人多捐十两。

问,大乡绅与小善人的捐赠的均数为几何?

重点:均数俩字。

这道题属于是算学中的‘盈不足’的范畴,可是,这些专于四书五经的童生们,能有几人是精于计算的?而且,这还不是一般难度的算术题。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数,就是特指算学,虽说倡导考子们博学广义,但经典文章都压弯了腰,谁还有精力去学这些?

可想而知,此时考生们的心目中,一定有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这他娘是谁出的题?

而齐誉却是一脸笑意,这很难吗?

一个二元两次方程不就搞定了吗?

暗喜归暗喜,答卷还需仔细认真。

时间紧迫啊!

先打好草稿,然后校稿,再仔细检查,在确认无误后才开始誊抄笔录,抄完了之后还要再次检查。

这种带坑的时文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束股方面(即:收尾。

)。

这就要求学子们不仅文笔跟得上,还要有整体布局上的大局观。

每一行的字数都是也限制的,写超了就是束股失败,也就是俗称的越幅。

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比如说后世的文学大儒蒲松龄,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的科举中就犯下了这个错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