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又说:“陈纪乃平原相,当今冀州大乱,渤海太守袁绍刚刚驱逐了冀州牧韩履,自封为冀州刺史。
袁绍此人,原本是何进的属下,当年极力反对董卓废长立幼。”
董昭的话没说尽,但是朝堂的人一听就明白了,袁绍不满意刘协。
董太后听到昭说“废长立幼”
这四个字,脸色有些不自然,问:“你的意思是留下陈纪在平原,牵制袁绍。
区区一个平原国。”
东汉的封国,其实就是一个郡,是刘姓诸王的封地,郡守叫国相。
董昭应对道:“平原虽小,但是地处黄河北岸,南通东郡太守曹操,东联北海太守孔融。
此二人皆为汉臣。”
董太后脸色变缓,“那依你的意思,何人担任大鸿胪合适?”
董昭顿了顿,发现朝臣都玩味的看向自己,特别是贾诩,兴趣浓浓。
董昭轻咳一声,禀报:“陛下,周奂担任大鸿胪本就是权衡之计。”
董承撇嘴,权衡之计,其实就是因为周奂是关中地头蛇,捐了五百万,帮助朝廷在长安落脚。
“如今周奂既然主动辞职,为何不重新征召韩融担任大鸿胪。
韩融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又曾在凉州为官,与韩遂是故交。
他来担任大鸿胪,乃名正言顺担任朝廷使者。”
万年公主眼神一亮,秒啊,如此两全其美。
贾诩也不用去冒险,美其名曰还守左冯栩,防备南匈奴南下。
大鸿胪还是颍川人的,避免了与颍川士族反目。
贾诩喵到万年公主神采奕奕,有些感动,有些无奈。
感动的是万年公主不顾非议,阻止董太后派遣他前往敌营谈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