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入耳,琳琅瑜邪恍然大悟。
手中的气力渐松,他一把提起浸没在酒缸中的人,将他拉出缸外。
“白辞,快些动手救人!”
浮沉之中几度徘徊鬼门关,然而最后时刻身后却总有人拉起他,不让他就此淹没身死。
恍惚中被人质问,为何背叛?为何逃离?为何誓言犹耳,却生死两地?
赫然间看清了站在鬼门口那一道青影,面容肃静,默然而立。
他在看,眼神中带有诉不尽的怨念与恨意。
——聂远之,为何背叛兄弟誓言?为何抛下我独自逃离?聂远之,聂远之……
不,不该如此。
不曾背叛,何来逃离!
燕离,燕离。
他终于记起了青影的名字,记起了属于他们之间那场生死误会,还有那段被血与恨深埋的记忆。
少年盛气恣意狂,将军百战功名扬。
十四出道,十五名动天下。
众人皆知海青有位常胜将军,却不知若没有那场意外,海青该还有一位与其共享殊荣,同守天下的瞿燕离。
新帝登基后永元三年,北方霍乱骤起。
海清边界接连五日频传急讯,朝堂气氛日渐肃然。
而此时,刚离京清修数日的大将军,尚未还朝。
边城受扰,百姓疾苦。
大臣纷纷进言请命,望摄政王劝皇上下十二道急招遣令,命大将军速速回京领兵前往北疆平乱。
“难道我海青,除了聂远之一人便再无良将了吗?那还要这兵部何用?要这十三营二十六将军何用?”
摄政王见奏折大怒,宣召诸位顾命大臣,愤然责骂。
“若是如此,本王便遂了你们的意劝皇上召回聂远之。
不过。”
话锋一转,眉目间威严尽显,令人不敢直视。
“来人!
将兵部尚书的官袍给本王卸了,拉出延极殿!
传本王令,明日起皇城宫外设擂台,本王亲自挑选愿为我海青效力的能人武将
。
至于十三营二十六将的兵符,统统给本王收回来!”
此话一出,在场臣子跪了一地。
尤以兵部尚书为罪,连连磕头求饶,试图挽回摄政王决意。
“王爷,请您三思啊。
海青正逢祸事,内不可乱呐!”
“王爷,薛相说的不错,您不可如此,不可如此啊。”
“王爷,兵部尚书虽有错,但也只是为我海青着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