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好小妹,我就是不信任何人,也要信你”
大哥赵刚认真地回应着。
赵家人坚心已下,随后就是咬紧牙关,开始了正式的创业。
赵永水从乡里,兴冲冲地拿回来承包沙场和荒山的协议。
一家人反复欣赏之后,方淑芬接过来后,收入板柜的深处藏好。
沙场开始运作,村民们围拢过来,因为再也不能到这里任意挖沙子,就都说些带有埋怨的、调侃的风凉话。
比如“永水啊,好好干要不然以后世界上的大富豪,就少了你一个了”
;
“大刚啊,这里风太大,干活的时候在嘴边围个围嘴儿,少吃点沙子”
;
“好家伙,还真有傻了吧唧花几块钱买沙子的”
有了这话,就很明白了时间长了,翻修房屋、院墙的附近村民,甚至公社大队,该使用沙子的时候,也照样要来这里拉。
只是原来是随意自己挖,现在改由赵家人计算土方卖给
一立方沙子一吨多,都是赵家人一铁锨一铁锨地,从旧河道里挖出来,再转送到购买者的推车里。
村民们见赵家人挣得也是血汗钱,逐渐接受了花钱买沙子的现实。
更有村民见他们每天卖出不少,就笑呵呵地前来主动帮工这就开始有了帮手,当然需要按天,或者按月付给工资。
哪怕赵家人自己吃喝紧张,也从不亏欠工人的工资。
口口相传,前来务工的人更加多了。
老大赵刚和赵强,也就有了时间去到乡里、县里,宣传自家的沙场,联系外面的业务。
赵玥眼见沙场生意好了起来,肯定要再使得家人在致富路上的脚步,迈得更轻快一些。
调动空间,她很容易地就把四处寻找砂石原料的采购商,和在大热天里抹着汗水四处联系买家的大哥、二哥,促成了会面。
有的会面机会,被赵玥安排在小旅社里。
小旅社多是大通铺,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同榻而眠。
既然这样,相互聊天的机会就多了。
采购商和赵家人,就这样建立了正式联系;
有的会面机会,直接就安排在小饭馆、小吃摊点中。
赵家老大正在吃着大饼,喝着紫菜鸡蛋花汤这是有了点钱,生活得以改善的情景,否则就是窝头。
旁边的一桌人,边吃喝边发着牢骚“不是找不到沙场,就是找到了沙场,沙子的质量不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