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站在窗前,凝视着外面漆黑的夜。
他所在的这个小镇,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网笼罩着,沉闷而压抑。
电费高昂,一直是这里居民的心头之痛。
而李铭,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却决心要打破这个僵局,为小镇带来改变。
回想起几个月前,李铭刚回到家乡时,满眼的破败与落后让他心痛不已。
镇上的人们因为高昂的电费而不得不节省用电,晚上连路灯都舍不得开。
孩子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老人们则围坐在院子里,依靠微弱的星光聊天。
这种场景,深深刺痛了李铭的心。
他记得小时候,小镇的夜晚是那样的明亮。
那时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和电脑,但家家户户都有明亮的电灯,孩子们在路灯下追逐嬉戏,笑声回荡在夜空中。
然而,随着电费的不断上涨,这一切都变了。
李铭决定要做些什么。
他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电费高昂的原因。
原来,小镇的电力系统老化,效率低下,再加上供电公司的垄断经营,导致电费居高不下。
他意识到,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于是,李铭开始四处奔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先是去了镇上的电力公司,希望能与他们对话,提出自己的见解。
然而,电力公司的人对他的提议不屑一顾,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根本不懂电力行业的复杂性。
李铭没有气馁。
他明白,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开始自学电力知识,研究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他白天在镇上的一家小工厂打工,晚上则埋头苦读,常常熬到深夜。
几个月下来,李铭对电力系统的了解已经颇为深入。
他意识到,要想降低电费,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善电力设施,提高输电效率;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供电公司的垄断。
然而,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李铭深知,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和投资人。
他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挨家挨户地拜访镇上的企业和居民,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起初,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认为李铭的想法不切实际。
但李铭没有放弃,他耐心地解释自己的计划,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
渐渐地,一些人开始被他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愿意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铭召集了所有支持他的人,宣布了他的计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