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贽的态度洪涛权当没看见,自己年轻时和父亲聊起某些道理也是这种态度。
越是无知的人就越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当真理,因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它想法,也就无从去比较高低。
古人不是发明过一个词嘛,叫做自大。
古人还生动的比喻过,夏虫不可语冰。
和一个从来没见过冬天的人描绘冰天雪地,他除了觉得满嘴胡言之外还会认为对方是个大骗子。
根本不去想有没有可能真存在冬天,有没有可能是自己错了。
“……本朝以孝立国,以儒治国,怎可句句不离商贾之事!”
很显然,李贽好像不是夏虫,他考虑了很久,依旧没找到反驳的理由,但又不太甘心无言以对,于是人性的通病就犯了,开始找援兵,比如圣贤之书。
“何为孝?《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谏诤章又曰: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本朝因抗拒父母、直言谏君,被官府责罚、被当庭杖责者不计其数。
本宫请问老先生,到底是该按照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来做呢,还是按照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来做呢?
何为儒?《大学》有言,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虽然没看过老先生的书,却听闻弟子信众遍布,想必要比朝中那些尸位素餐之辈更符合先贤教诲。
然先生是否仔细研究过格物?是否致力于了解世间万物的规律?
如果有,能不能告诉本宫,从泉州出海如何抵达欧罗巴诸国?造一座高炉炼铁如何日产万斤?种一亩地怎么才能让粮食高产?用一担丝怎么才能更快织成绸?或者如何练一支强军平定北方?”
();() 只可惜李贽找的援兵也救不了他眼下的危机,以孝治国纯属用私德代替公德的糊涂之举,如果人类全能把自己的道德标准提高到那种程度,地球早就大一统了。
儒学也是一样,它本身没错,讲的道理都对,问题出在了前提,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些道理成立,在什么情况下就不成立。
古人写的时候怕是也没打算当成不变的真理,他们当时只是在总结世间的规律,打算留给后人当参考。
之所以被推崇到如此高度,无外乎利用价值这四个字。
有人想利用它们的内容去忽悠人,达到某种目的。
儒学崇尚格物,啥是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用后世的话解释就是哲学和自然科学。
曾子认为,想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最先需要增加知识储备,当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明事理。
而明朝的儒家学者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故意省略了这一步骤,用熟读四书五经代替格物探索,认为只要把这几本上千年前的书背得滚瓜烂熟,再加上一些解释就完成了修身的步骤,接下来可以去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当一个人的前一世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再次重生后是像上一世一样继续浑浑噩噩的过一生,还是走出一条不同于上一世的路在这世界留下自己生命的迹象...
作为光芒大陆上威名远播的法师,西尔维娅在突破法神时候被一天外系统砸中,身陨后穿越到现代。素来避世而居的西尔维娅,在现代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公告,本文于3月5日入v,当天三更掉落,欢迎小可爱们继续支持嗷虞抚芷在一本修真文里穿了三百遍,每次都是路人甲,最后一次依然是个路人甲。时值内门弟子试炼,为了躲避剧情,虞抚芷当场摆烂,最后被一个懒名...
...
本文将于2020年6月3日入v6月2日断更一天本文防盗比例90,防盗时间240h,防盗章禁止购买。麻烦大家作为魔国联邦的领袖,种族为史莱姆的某萌王突然穿越了。继重生后,又有了穿越这种新奇体验的史莱姆...
资质平平和长生不死两种属性加身,陈生只想大喊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老年穷。当宗门天骄崛起的时候,陈生还活着。当宗门天骄晋升长老的时候,陈生还活着。当宗门天骄寿终正寝的时候,陈生还活着。活着,熬成老前辈,他就能对小辈指手画脚,以大欺小了。悠悠岁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陈生长驻光阴岁月不死不灭,淡看天骄起起落落,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