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那一阵刚忙过,她们就开始准备烙中午的饼胚,馅儿料在家里就做好的,此时放在火炉上用蒸笼温着。
干活时随处张望,远远地瞧见一个半大小子往这边来,他约莫十五六的年纪,很瘦,脸上都没啥肉,显得两个眼睛格外大,身上穿得很是单薄。
这个季节,大家都穿上加棉衣裳了,他还单穿着一件秋衫。
头发飞毛蓬乱,这倒不是因为他邋遢不爱梳理,而是因为营养不足的缘故使得头发如同秋天的茅草一样枯燥。
巧云和素花对他很是眼熟,因为在码头干活的挑夫大多是身强力壮的汉子,像何氏这样的妇人,还有这半大小子这样儿的是极少数,因此格外打眼。
“二小子,快过来烤火暖暖。”
一旁打杂的林氏出声叫他。
二小子和林氏没有什么关系,二小子也并不是谁的二小子,而是大家都叫他二小子,也不知是姓甚名谁。
林氏没有子女,但心肠有着妇女独有的温厚慈软,她见二小子小小年纪自己讨生活不易,总是想着多照顾照顾他。
天气热时给他舀一碗水,天冷了叫他烤火暖暖身。
二小子走过来,先向林氏道了谢,并没去炉边烤火,而是走到巧云和素花跟前,吞吞吐吐地开口说出自己的来意,“我……我能不能把自带的干粮放在炉边温着……等我以后有了钱,会照顾你们生意的。”
他眼巴巴的瞧着她们,语气尽量礼貌恳切,却掩不住可怜。
这不过是小事,素花就笑道:“这有啥,你尽管放在那儿,等快到中午了咱就给你热上,这会儿放炉边儿容易烤干了。”
小小的善意让二小子涨红了脸,眼睛却又润又亮,一个劲儿地朝她们道谢。
他从怀里掏出了两个拳头大的黑馍来放在桌上,那黑馍馍一看就是黑荞做的,要不是十分过不去的人家是不会吃这样的东西的,再不济也是混了高粱麦面的黄馍馍。
等他走后,素花跟巧云说:“他也怪可怜的,听说父母都死了,在叔伯家讨饭吃到十一二岁,就被撵出来找活儿干了,秋初才辗转来了码头干活。
开始管事也是不愿要他的,年岁太小了,是大家伙看他可怜都帮着说了好话才给留下。”
她的语气格外怜悯,当初何氏为了养家,也是百般哀求才能来码头做工,二小子比她们还要可怜。
二小子来码头干活前在镇上流窜找活儿干,当过小二,帮人卖过东西,跑腿儿帮闲,各式各样的活计都干过,总是没个安定。
不过也因为这样,好些人都对他脸儿熟,大概也知道他是个本分孩子,不然谁愿意帮他求情说话呢。
巧云默默听着,突然想到了贺青山,他也是小小年纪便来镇上讨饭吃,虽然在药铺当学徒有个固定起落之处,但想来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哪怕是种庄稼的人都知道,学徒年纪小时在师父家里便跟长工差不多。
于是她扭头吩咐林氏:“林婶儿,等他中午再来时,给他盛一碗冬瓜排骨汤,不收钱。”
林氏自然是乐意的,她喜得直替二小子道谢。
她没有孩子,但格外怜悯孩子。
要说起来她前世还是修了福德的,不然哪里能摆脱婆家那个苦坑过上如今的日子呢,如今两个东家虽然年纪都不大,但都很能干,尤其是巧云,只怕以后造化不小。
难得的是她还有这份善心,自己跟着她们肯定错不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