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还要告诉您后来发生的事。
贝恩斯和您一样,都是北方人,出身平平,历来缺少贵人相助。
他结婚不久便携妻前往伦敦,暂住在位于西柯尔街的朋友家。
居留期间,上至高官,下至百姓,纷纷前来拜访。
子爵夫人邀他们共宴,议会成员为他们举杯。
无论是名是利,贝恩斯想要的,全都得到了。
他的成功,主人,我想应当归功于报纸的报道,是报纸为他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和赞誉。
不过,当然,也许您在伦敦还认识更有力的人士,用不着麻烦报社的编辑。”
“你明明知道我不认识!”
索恩先生不耐烦地说。
与此同时,斯刚德斯先生为写那封信,花了好大一番功夫。
他很沮丧,因为他觉得自己若对索恩先生再多赞美一个字都很困难。
斯先生认为,伦敦报纸的读者们肯定希望读到一些关于索恩先生个人品德方面的报道,而他们肯定会奇怪,笔者为什么对此保持沉默。
不久,斯先生的信在《泰晤士报》上发表,题为“约克市奇迹惊现:呼唤英格兰魔法之友”
。
在描述了约克市出现的魔法之后,斯先生总结道,若为英格兰魔法之友,必当赞美索恩先生秉承的低调作风——正是这种作风,促进了学术研究,催发了学术成就,约克大教堂的精彩一幕便是明证。
但是,斯先生写道,此文意在呼唤英格兰魔法之友与他并肩,合力说服索恩先生不要就此隐退、闭门独学,而应涉足更广阔的天地,为国家大业效力,书写英国魔法历史之新篇。
“呼唤英格兰魔法之友”
一文引起了轰动,在伦敦风头更劲。
《泰晤士报》的读者们为索恩先生的成就所震惊。
几乎人人都想见索恩先生一面;年轻的小姐太太们可怜那些受了惊吓的约克学者,自己也很想被吓那么一回。
很显然,这种机会难来二次。
索恩先生已下决心,尽其所能,以最快速度在伦敦树立威望。
“你得给我找套房子,齐尔德迈斯。”
他说,“让人一看咱们的房子,就知道魔法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不比法律差,比医药要高得多。”
齐尔德迈斯淡淡地问索恩先生,将来建筑样式是不是必得说明魔法地位和教廷一般崇高才可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