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汝为也有些搞不通,提起陈慕武的时候,胡适和徐志摩一样眼带笑意,为什么邀请会被拒绝呢?
难道有没有陈慕武亲笔信,导致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吗?
很快,接下来要拜访的那个人就会告诉施汝为,他的猜想不正确。
就算有陈慕武的亲笔信,该拒绝的人还是会拒绝。
从胡适的家中离开,施汝为下一个要拜访的地点,是仩海横浜路三十五弄的景云里。
这里住着刚刚放弃教职离开広州,搬到仩海不久的鲁迅。
对于陈慕武效仿十年前的赴法勤工俭学,在斯德哥尔摩办了一所用来教授中囯留学生先进科学知识的学校这种举动,鲁迅很是赞同。
但是对于陈慕武邀请他去瑞典当老师的这个邀请,鲁迅只是笑着对施汝为说了抱歉。
“我这就去给陈博士写封信,对他热情的邀请说声抱歉,我目前在仩海实在是走不开。
而且我也不是什么汉学大师,更没有能力去出国教外国人。”
鲁迅很赞成陈慕武在斯德哥尔摩教国人留学生科学,并不代表他对王子学院完全赞同。
对于教外国人汉学这件事,他在心里面是有些反感的。
幸而陈家和他们周家的关系不错,而且陈慕武也是真心实意地对中囯的教育事业很上心,再加上鲁迅这个时候正忙着和梁实秋在报纸上针对“第三种人”
展开骂战,所以他才没有把自己内心中对陈慕武的一丝不快表现给施汝为。
还有就是到了仩海的鲁迅,刚刚开始和许广平在一起同居。
而且就算没有许广平,陈慕武估计他也不会千里迢迢地离开国内去斯德哥尔摩,给鲁迅写亲笔信的用意也不在于此。
陈慕武在信中着重介绍了一下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他还特意在心中留下了一条后路,说假使以后鲁迅遇到了好的汉学老师人选,都可以介绍到瑞典来。
这些人只需要拿着鲁迅的亲笔信,去到瑞典在仩海的驻华总领事馆,那里自然有人安排他们赴斯德哥尔摩的相关事宜。
陈慕武在信中留下这段话,并不是毫无目的地客套,而是期待日后这则信息能起到大的作用。
就算国内现在已经改朝换代,推翻了反动落后的北洋政府,但换上来的遖京政府,也不过同样也是一个反动落后的政权而已。
未来鲁迅身边有很多朋友和同学,甚至包括鲁迅本人,都受到过囯民政府的通缉,更有甚者,还都惨死于反动派的屠刀之下。
与其让这些人东躲西藏,被抓捕之后英勇就义,还不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能来斯德哥尔摩躲上两年最好,不能的话也能进入到瑞典驻华大使馆,让囯民政府不能贸然进去抓人,否则一不留神就极有可能演变成为外交事件。
陈慕武只希望鲁迅能够看懂他在信中特意写下这番话的良苦用心,也希望将来这几句话能派上大用场。
当然,他更希望这几句话派不上用场,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
施汝为在仩海拜访了不少陈慕武名单上的人,但终究都是答应的人少,不答应的人多。
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只能离开仩海,踏上北上遖京、天侓、邶京、奉天等地的旅途。
(本章完)
:。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四九城大杂院,孩子老婆热炕头。大锅菜小锅台,煎炒烹炸煮炖焖。何雨穿越成为了何雨柱,从一个工厂食堂的厨子,成为四九城的厨神。与老婆文丽,风风雨雨走过五十年的四季变换。...
建个群,全订粉丝群131341657来时无迹去无踪,大唐贞观寄此身。漫随贫富皆欢乐,混作长安一痴人。...
一朝穿越,堂堂鬼医特工成红杏出墙却不知奸夫是谁的弃妃被赶出家门在荒郊野外生子。无所谓,娃都生了就养着吧。三年后,听闻爷爷病危,她携子强势归来,惊艳天下。不能修炼的废材她一招制胜。庶出兄妹作恶让你...
一对一宠文,高甜撒糖宋一然来到七零年代,成了一枚放牛倌。在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她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本撒狗粮,揍渣渣,高甜有笑点的书,希望大家喜欢。虽然是新人,但坑品有保证...
十七年后,他拖着残垣断壁般的身躯低调地回归华夏,就如同一个漂泊浪子一头扎进了母亲的怀抱,大家都很面子的叫他一声叶哥,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从这里开启完本作品重生最强特种兵250万字,人品保证,...
自从江影帝搬了家,离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他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在别的地方醒过来。第一次是在隔壁小区的垃圾箱旁边,身着花裤衩的江然一脸茫然的看着对他拍照的路人,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直到早起的买菜大妈捏了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