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不认识,“四哥,那人是谁?”
“赖强,赖有才的父亲。”
文骁说,真是晦气,让赖有才先把腿治好,好了再给他敲断。
文文母女走在前面,文家父子手上一人拿着个蛇皮袋走在后面。
“快中午了,我们在外面吃点再回家?”
文母陈月莲问几人。
文文看着这六十年代的京市街道,没有后世的高楼大厦,现在的街道都是灰扑扑店面,今天是礼拜天所以街道上很多人拎着菜篮子采买生活必需品。
在一家店铺门口应该是供销社,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些人面容肌瘦,脸色泛黄,这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许多人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但衣服干净整洁。
六十年代,是一个充满坎坷与困难的岁月,尽管生活中面临着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困境,但人们的精神状态却饱满而充满希望,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难怪爷爷跟长辈们经常骂后世的年轻人,生活好了缺少了激情的灵魂。
国营饭店,店面不大,门口挂着一块褪了色的招牌,以家常菜为主。
木制的菜单上,字迹已经模糊,上面标记着需要用粮票和肉票才能购买的菜肴。
进入店内,几张破旧的桌椅摆放整齐,服务员爱搭不理的招待着客人,厨房里传来阵阵的饭菜香。
这时代,肉票是一种稀缺资源,能吃到肉成了一种奢侈。
每当有客人点了带肉的菜,服务员会仔细核对肉票。
文文一家寻找着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
文父文忠翔熟练地点好了菜,不一会儿,美味的菜肴便陆续上桌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