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为了天威遍洒、甘霖广布,不辞劳苦来到太原,是太原之福。
但我太原的子民却不能恃宠而骄!
犬子更不能!”
杨广直是摆手,“好了好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朕知道你李家的家规甚严,但再怎么严,也是你回家后的事,可不要在朕面前责罚二郎!
二郎,走,与朕同往广露院看看!”
俊眉倒竖,李世民颇是得意的看了李渊一眼,在得到李渊的一个回瞪后,他急忙跟随在杨广身侧,殷勤服侍。
萧皇后等嫔妃自是对眼前美景赞叹不已,频频交谈接耳、指指点点,一直跟随在后的杨丝蕊没有分毫看景的心情。
秦妈妈向我透露那日杨广留杨丝蕊在广露院中的事,杨广只说一句‘回长安后,父皇替你选一驸马’,而杨丝蕊只是回了句‘静云师太不是说女儿的红鸾星未动,还得再等几年’的话后,这事也不了了之了。
只是自此后,从扬州到太原这一路上,她再也不似原来般要处处腻着我,而是刻意的保持着一份不熟不淡的距离。
我心中明白却也不道破,维持着面子上的平静。
一众人行至梧桐林,纷纷被这似血染遍的美景折服,杨广更是停下了脚步,略抬头,展开双臂看着漫天飘落的梧桐叶,“好美景,朕喜欢!”
“陛下,这梧桐林美轮美奂,没有个五、六年时间,这梧桐树只怕成不了材……也成不了林。”
五、六年?这不是刻意说李渊建晋阳宫已达五、六年之久了么?并不是为了迎接圣驾才开始建筑的,而是……
听着宇文化及笑中藏刀的话,杨广那番享受的神情猛地褪去,收回展开的双臂,看向身边的李渊,“国公,宇文丞相所言如何?”
早有所料、胸有成竹,李渊不慌不忙的指着成片的梧桐,“丞相所言甚是。
这林中的梧桐树最小的都有五年的树龄了。”
“莫不是……国公早就知道陛下要巡幸太原,是以在五年前就在这里修筑这晋阳宫?”
宇文化及这话明摆着是说李渊以一方封疆大史的身份当着土皇帝,擅自建筑宫殿,以图谋逆。
一众跟随的文武群臣变了脸色,低头不敢作声。
倒是李渊对着宇文化及抚须一笑,又对着杨广虔诚的作揖,说道:“还请陛下饶恕臣的仓促之罪,毕竟别的树种不好活……”
这话有些答非所问。
宇文化及阴阴的截住话问道:“国公莫不是说其它的树种在这里不好活,而独有梧桐树却能够在此地活个五、六年?”
看着宇文化及不怀好意的笑,李渊从容答道:“宇文丞相领错意了。”
接着,他看向杨广,作揖说道:“太原地区素来干旱,树种极少,但偏偏这梧桐树却长得极好。
是以微臣命属下人等在这太原地区遍寻梧桐树。”
遍寻梧桐?难道这些梧桐树是移栽的?
就在众人揣测间,只听李渊继续说道:“陛下驾临太原,是太原之福。
微臣想着古有‘凤栖梧桐’之说,是以叮嘱属下,但凡寻到梧桐树,无论树龄之长短,必须连着根基泥桩运至晋阳宫栽种,以整片的梧桐林恭迎圣驾。”
这梧桐林果然是移栽的!
我终于知道李世民为什么有哄死人不尝命的本事了,原来李渊是他的老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