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58章(第3页)

“……”

韩老三一时也有些说不出话来。

“慢慢来吧。”

韩彻又笑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咱们往好的方面去想,最起码那些学子在誊抄教材时,也能多学一遍知识。”

有道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安南县学如今一共才二十一名学子,对教材需求的外地学子数目又众多。

有些教材只有学院藏书室才有,便是安南县学学子也需得在藏书室里抄录才能带出内容。

而这么多的需求,他们也没办法去找书店老板扩印,便都只能自己一遍遍的誊抄。

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韩彻看来,这种誊抄对安南的一些学子也算是一种学习了。

韩彻最近这段时间的事情也特别的多,年底衙门各种数据要做核对。

还有呈报给朝廷的安南县总人数过万后,到达中下县标准的文书数据。

以及安南县学的创办,韩彻也需得向朝廷请求增设教谕和训导。

原则上,县学可设置教谕一名,训导两名。

教谕教诲全部生员,相当于现代的校长职责,训导行辅佐之职,差不多就是教导主任这一类。

教诲和训导还都是时下的学官名,属于基层文官官职,一般是由朝廷任命。

正常情况下,还至少需得举人以上的学历才能担任。

韩彻作为县令,是没办法直接任命的。

再者,杨岩他们的秀才功名,也达不到标准。

不过安南学子目前的基础普遍都差,以秀才学问作为受聘夫子行教习一事,是没问题的。

不过要想安南的学子在科举上真能有所成就,还是需得朝廷派遣学识更好的专职人员来统管县学教育。

数日后,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便收到了安南今年要呈报给朝廷的文书。

因着教材一事,安南县学近日在府城这边的名声也不小。

甚至城内一些有名望的人,为此还求到了唐刺史面前来。

他们是想让唐刺史去寻韩彻,让他把所有教材都扩印一份送至府城来。

“我以为此事不妥,那位韩状元郎若是真有此意,他必定早就送来一份。

既未曾送来,便是心中不愿。”

“再者,韩大人也并未阻止外地学子进入县学藏书室研读誊抄。

既是潜心向学,难不成连这点小苦头也不能吃?”

心腹私下便这般对唐刺史言道。

朝廷对石桥修建一事也是大为赞赏,唐刺史更是接连得上司的夸赞。

别看这主意是韩彻出的,可唐刺史作为韩彻的直系上司,辖下各县城的政绩好坏,也是跟他息息相关的。

心腹对唐刺史离开裕州,升调回京城的心思动得越来越厉害。

此时他又怎么肯让唐刺史因这事,去得罪韩彻。

“你说的在理。”

唐刺史点头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