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就这样紧赶慢赶,终于在日落时分,赶到了欧冶常所说的那个渔村。
渔村果然很小,房子稀稀拉拉的散布着,大概也就只有十来户人家,房屋全都是就地取材,用河边的卵石堆垒而成的。
但是渔村并非是完全坐落在芦苇荡,它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极为靠近河边,周围长着极为茂密的芦苇荡。
芦苇荡边缘的沙滩上,散放着一些苍老的旧船、斑驳的旧渔网,晾晒着一条条颜色有些发白的鱼干。
夕阳在地平线上露出微弱之光,随着一声悠长的号角,不远处的河面上的渔船收起白帆,在河面投下凌乱斑影,缓缓地停靠在河滩的简易码头。
这时候,原本沉寂如死的渔村,忽然一下子活过来了。
河滩码头聚集起不少人,一边从船上搬着东西,一边谈论着今天的收获。
刘禅已经许久没有见到过,这般繁忙又宁静的乡间生活场景了,对欧冶常笑道:“能够在这样的渔村生活,倒是不失为一种乐趣。
欧冶先生,你正好可以在这里修养身体!”
欧冶常见刘禅这般关心自己,感激地笑了笑,就讲起他与这个渔村的缘分。
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
当时的渔村其实比现在要大上不少,约有三四十户人家。
但是,后来遭逢水贼劫掠,整个渔村一夜之间被付之一炬。
那时候,欧冶常刚好经过此地,看到渔村的惨况之后,愤然找到那伙水贼,亲自枭首贼首,用来祭奠渔村的死难者,为他们报了仇。
不过,渔村遭劫之后,只剩下了如今的人口。
直到如今,欧冶常每隔一两年,都会回到这里来看一看渔村的乡亲。
欧冶常的故事,听得刘禅心里颇有感触。
象他们这些游侠,一方面的确是历史上最有正义感的一类人,在黑暗时期挑起了整个民族反抗罪恶的脊梁。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藐视国家律法,造成“侠以武犯禁”
的局面,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打击对象。
本来刘禅对那些游侠,也是深感忌讳的。
但是随着与韩龙及其门客,到如今这个颇为义气的欧冶常的相处之后,刘禅心态已经有所变化。
他的心里甚至开始质问,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见义勇为的侠客。
难道不是因为天朝自己的无能导致的吗?
而且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无论放到任何时代,此话必中!
所以,如果天朝律法通明,这世上哪里还需要侠客们来出头铲除奸恶?
就在刘禅思索的时候,渔村的人发现了欧冶常,纷纷扔下手里的活计,欢呼着向这边涌来,俨然见到久别的亲人回家一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