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64章(第2页)

那帽子上面,两边两块獭皮,一头阔而圆,一头长而窄,像把切菜刀一

样。

身上穿一件芝麻呢大衣,袖口只有四寸大,里面的皮袍子,像塞枕冰瓤似的,

塞在里面。

那件大衣,虽然技在身上,却是绑得铁紧,钮扣子实在也扣不起来了。

杨杏园想道:“从前我听说甄佩绅那样爱他,以为文兆微必然是个时髦政客,仪表

非俗,原来不过如此。”

这时,舒九成又和杨杏园介绍三位同志,一位是王小山,

一位是骆亦化,一位是文福途,是文兆微先生的令侄。

这三位里面,以王小山先生

最负盛名,他做得一手好新诗,诗学专刊上,常有他的大作。

他在诗学上,有一个

大发明,就是用那极复杂的文法,和极悠扬的调子,作出独句诗来。

这种诗,每首

只有一句,不是用过一番敲练工夫的人,那是作不出来的啊。

杨杏园和他们见了面

之后,从这天起,就在镜报馆开始工作。

有一天,杨杏园因事进城,到报馆里早一点,只见编辑室里静悄悄的,堆了一

桌子稿子,全没有开封,王小山一只手里拿着一本书,一只手插在大衣袋里,在电

灯下摆来摆去,摇着头口里不住地念道:“孔雀东南飞呀,五里一徘徊呀,十三能

织素啦,十四学裁衣罗。”

杨杏园道:“王先生,好浓诗兴啊!”

王小山笑道:

“无聊得很,念着好玩。

密斯脱杨,你对于诗学上,也有一些研究吗?”

杨杏园笑

道:“略懂平仄而已,算不得会。”

王小山道:“密斯脱杨,你这句话,大有语病。

作诗讲究平厌,那是死的文学,是国渣派所干的事情。

作诗和懂得平民不懂平仄,

那是丝毫无有关系的。

作诗只要有自然的情景,调子和谐与否,那已经落了下乘了,

何况还讲究平仄,要死板板的七个字五个字一句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