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我与郑强坐在赶往汉东的火车上,就可以证明这件事存在猫腻,受了工伤的我那些并未谋面的同事们,更能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我将材料一一放回到了牛皮袋里,又将牛皮袋重新装回到了郑强的包里,长久的阅读让我的脑仁疼了起来,只好抬手揉了揉眉心,又躺了下去,钻进了被窝里。
刚合上眼,就听见了叮咚的手机声响,反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是新手机的铃音——昨天郑强给了我一部国产机,换了我原来的手机,说是比较保密,我也办了新的电话卡,刚刚正是接收到短信的声音。
我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串倒背如流的数字,想了想,还是点了进去。
“陈和平,我今天刚回国,别的我不想再多说了,汉东那边水深,你自己多加小心。”
他这句话甚至是有些担忧的,我想了想,回了他两个字“谢谢”
。
我们坐了一夜的火车,终于到了汉东。
并没有什么接待人员,于是下了车就要排长长的队伍等着打出租车。
郑强还有心情打趣儿我,他说:“有段时间没自己排队打车了吧?”
“我一直公交车上下班啊,”
我特淡定地回他,“倒是您,不出公差的时候几乎不用腿儿的,出公差还要排大队,有没有心理落差啊?”
“你这小子。”
郑强拍了拍我的肩膀,一下子就笑了。
我们终于等到了出租车,到了一个小区内的租房内,在那里见到了两男两女,都是巡查组之前过来的同事。
郑强向我介绍:“李洋,陈凯,王海阳,徐冬冬,这是陈和平。”
李洋是个三十多岁的消瘦汉子,正在噼里啪啦敲键盘,闻言向我点了点头。
陈凯年纪大一点,四十出头,正在打电话,也挥了挥手。
王海阳和徐冬冬是两位女士,女士的年龄是秘密,正在整理资料,王海阳白净一些,徐冬冬带着一副黑边框的眼镜,两个人都冲我笑了笑。
我挨个打了招呼,郑强直接扔给了我三摞文件:“你以前不是在经济委干过么?来看看这些文件,有没有什么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