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穗淡定地放下手,然后说回正题,“东阿令,屯田是为了更好的向军队提供粮草,是吗?”
枣只听出来她对刚刚所说是有不赞成的地方,但跟在曹穗身边这么长时间,曹穗其它方面或许有所不足,但在农事上绝对比他更擅长。
“女公子直言便是。”
曹穗笑着给他算经济账,“目前各地小麦亩产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亩产维持在三石左右,甚至因为这几年天灾战争,基本亩产就是在150斤。”
枣只点点头,他是切切实实在地方工作过,干过实事。
曹穗所说的数字,甚至是已经美化过的。
曹穗继续道:“按照东阿令设置的分成方法,官衙哪怕是得五成,也是70多斤,而百姓只能剩下70多。”
枣只和戏志才都听明白她的言外之意,这个剩余是无法支撑一家人活下来的。
或者说,会活得十分艰难。
曹穗说出来不是让他们皱眉头的,哪怕这般“剥削”
性质的屯田,在混乱时期都是值得称道的一条政策。
曹穗都不想理三国时期各种经济政策的混乱和无用,技能点全点在打仗上面了。
“如果济南郡种植高产小麦,只要不是特大灾荒年月,亩产基本维持在250以上,按照五五分成,官衙一亩地就能收上来120多斤。”
枣只沉默地算着经济账,戏志才没有轻易开口,农事方面枣只更加知道实际。
枣只的嗓子带着些微哑,“我明白女公子的意思,但70多斤的粮食收上来并不足以满足州牧后期军队所需。
不过,是我忽视了小麦高产后可以调整的余地。”
曹穗也没天真地奢望能在这时候搞土地革命,她没这个本事,那样才真是自取灭亡。
若是她稍微表露出这样的意向,曹操会比当初的董卓更加口诛笔伐。
“东阿令别沉着脸嘛,本来今日商讨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若是你拿出来一份完美无瑕的计划,那岂不是衬得我很无用。”
戏志才也道:“是啊,若是交上来得东西立刻就能用,那也不用几人商讨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