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就来到了考试前夕。
东北的冬天寒冷刺骨,气温极低,但山屯的考生们都已经在县城住下,准备迎接次日的高考。
这次高考是在冬季举行,而在春天进行录取工作,是前所未有的“冬考春招”
制度。
正因为这种特殊的考试安排,使这些新入学的学生,第一个学期仅有半个学期的时间。
在县城的招待所里,来自王家公社的知识青年们相互鼓舞士气。
“大家好好考,争取考上都的大学,这样就可以常常见到成远、跃民他们了。”
郑桐对蒋碧云说道:“虽然山屯很好,但我们熟悉的人都离开了。
现在有机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蒋碧云点了点头,“好!”
这一晚,不知道有多少怀揣着改变命运梦想的考生难以入眠。
有的人不过十几岁,带着好奇心而来;有的已经三十几岁,带着改变命运的决心而来。
到了高考当天,全国怀抱着同样愿望的人,在同一天奔向各自的考场,为了未来的最后一搏而努力。
如果成功,便可以改写人生;即便失败,也不会因此气馁,明年的高考他们还会再来!
这样的精神,正是王家屯的知识青年们的信念:不怕失败,不服输,全力以赴。
“薛老师,您这边的事办好了?”
在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莫斯科,薛成远正准备搭车返回北京。
恰巧再次遇到了他的早年李达博。
“还真是巧,又是您在这班车上。”
“我其实没回去,最近这里有事情需要处理,今天刚碰上了回城的车。”
“薛老师,我听说国内高考刚刚结束,很多大学都已经开始新课程了,您怎么不先回去授课呢?”
李达博笑着帮忙提起薛老师的行李问道。
“也是被督促着赶回来。”
通过鲍里斯的推荐,还有弗拉基米尔的帮助,以及中国大使馆从中斡旋,国立大学特许为薛成远加学习进度。
他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原本需要三年的学业,并通过了包括答辩和考试在内的一系列考察。
负责审核薛成远学习成效的是该校着名的教授,极其严格。
如果表现达不到优秀,就不能毕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