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我来帮你。”
彼得点头答应,迅从工具架上拿来测量仪器。
他们两人默契地分工,陈宇负责拆解设备,而彼得则记录每一个数据。
他们的动作快而有条不紊,仿佛已经合作了多年。
当陈宇现轴承确实有些磨损时,他停下来,指了指设备内部的一处细微裂痕。
“这里可能需要更换新的零件,否则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设备停机的风险。”
彼得低下头仔细查看,眼神中流露出认可的神色。
“你说得对,我会尽快安排更换。”
他用肯定的语气答道。
这些日子的合作,让他对陈宇的专业性和判断力有了更深的信任。
彼得的质疑与陈宇的坚持
然而,并非每一次合作都如此顺利。
在一次设备的调试中,彼得提出了一项新的测试要求,他认为某个组件的校准数据可能存在偏差。
陈宇听完后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摇了摇头。
“不,我觉得不需要重新测试,这个数据是准确的。”
陈宇的语气坚定。
彼得微微皱眉,不太理解陈宇的坚持。
“你确定吗?这可是最后的测试阶段,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可能会面临延误。”
“我非常确定。”
陈宇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数据记录表,指着其中一项结果,“这些数据已经过了多次验证,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如果再重新测试,只会浪费时间。”
彼得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他很清楚,陈宇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他自己。
最终,他决定相信陈宇的判断。
“好吧,我相信你。”
他说完,拍了拍陈宇的肩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终,设备调试成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那天,彼得走过来,向陈宇伸出了手。
“你的判断是对的。”
他说,声音中充满了赞许和感激。
“我以前从没见过像你这么专注和有责任心的工程师。”
陈宇握住了彼得的手,感到了一种久违的认同感。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合作,更是两人之间的信任的建立。
文化差异与理解的桥梁
随着合作的深入,陈宇和彼得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生变化。
彼得开始主动了解陈宇的文化背景,有时还会在午餐时和他聊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话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