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宋朝宋徽宗时期,一千文可就是一贯钱呢。
两贯钱能抵一两银子了。
如此算来,这笔钱财可真是相当可观了。
不过,与那些做官的相比,他们还是相差甚远。
毕竟,宋朝推行的可是高薪养廉政策,官员们的俸禄那叫一个丰厚。
就拿一个小小的县令来说吧,每年光是明面上的收入就有整整三十贯,养活一大家子人简直绰绰有余了。
接下来,潘金莲和武大郎分工明确,一个专心致志地负责蒸包子,另一个则全力以赴地负责销售。
两人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月的光阴已然流逝。
在这一个月里,他俩马不停蹄地提高着产量,整日整夜地忙碌着,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原本每天只能做十笼包子,现在却已经成功提升到了每天二十笼,这真可谓是达到极限了。
一个月赚了足足六十两白银,可谓是生意火爆。
在武大郎这么火爆的生意之下,自然就有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不是别人正是将潘金莲送给武大郎的人——张大户。
本来是为了报复潘金莲而将他卖给武大郎的。
结果,眼瞅着武大郎的生意一天天的火爆起来,武大郎慢慢的腰也不弯了,背也不驼了,这还了得,让自己的脸往哪里放。
这一天,武大郎担着满满的炊饼刚刚到达城东头,结果就看到张府的一群家丁,将路堵住了,“哟,这不是三寸丁谷树皮吗,怎么娶了媳妇,人还变白了,哈哈哈哈”
武大郎没有理会,而是将担子放下,将烧饼摊支了起来,并且吆喝“烧饼喽,又香又软的烧饼喽,皮薄馅大的烧饼喽。”
这几名家丁来到武大郎的烧饼摊前,故意挑了一个烧饼,咬了一口,然后“呸呸呸”
的将口中的包子吐到了地上,然后便大声嚷嚷起来:“这是什么烧饼啊?又硬又难吃!”
而另一个家丁则抱着肚子躺在地上,翻滚着,“哎呦肚子疼,你这烧饼不干净,吃的我肚子疼。”
武大郎连忙过来,赔着笑脸说道:“兄弟,这烧饼都是今早新做的,可能和您的口味不太符,要不我给您换一个?”
这名家丁却不依不饶,继续骂道:“你这就是在欺骗顾客!
我要去官府告你!
还有我的同伴吃了你的烧饼肚子痛,今天和你没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