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丘丹的员外郎官职为检校官,韦应物说既然不是真拜,那就不必赴官,还是成就东山高卧之节吧。
更说自己困于政务,疏忘文学,但与丘相见,每每引起高咏之兴,一切鄙俗之烦恼也都可以解脱。
“虎丘惬登眺,吴门怅踌躇”
两句,写出两人浏览苏州名胜之欢悦。
他希望丘丹告诉吴中子弟,文学应该追求怎样的境界。
其二云:“迹与孤云远,心将野鹤俱。
那同石氏子,每到府门趋。”
是说丘丹的心迹恰如孤云野鹤,非世俗可以羁绊,更无任何俗态。
两人虽一官一隐,丘丹全不介意,更没有任何趋附之行为。
房孺复(—),名相房琯的幼子,安史之乱生后方出生,性狂疏傲慢。
因家世缘故,先后入淮南、浙西二大镇为从事,贞元四年为杭州刺史,年仅三十三岁。
韦应物任苏州刺史,二人很近,还十分相投。
白居易《吴郡诗石记》说二人“皆豪人也。
韦嗜诗,房嗜酒,每与宾友一醉一咏,其风流雅韵,多播于吴中,或目韦、房为诗酒仙”
,相互唱和甚多。
后世仅能从《窦氏联珠集》中见到房的一存诗,而韦致房的诗,亦仅存《送房杭州》一:“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
风雨吴门夜,恻怆别情多。”
房孺复在杭州任上,因其妻杖杀其妾,因“失于齐家”
贬连州司马。
友人人生波折,韦应物很同情。
房孺复赴贬所,路经苏州,韦应物作此诗为别。
前两句是宽慰,“你还年轻,四十不到已坐领大州,暂时贬谪,蹉跎不会太久,对前途要有信心。”
后两句难掩伤痛,“此度别后,不知何时再见。
风雨吴门,临歧情伤,感情很沉痛。”
贞元七年春天,韦应物已经在考虑自己去职后的休憩之处,因此有再理西斋之举。
他在《复理西斋寄丘员外》诗中说:“前岁理西斋,得与君子同。
迨兹已一周,怅望临春风。
始自疏林竹,还复长榛丛。
端正良难久,芜秽易为功。
援斧开众郁,如师启群蒙。
庭宇还清旷,烦抱亦舒通。
海隅雨雪霁,春序风景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