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男人还得实现自己的功名,爱才能有附丽,家才有安稳。
在那个社会,尤其如此。
半年后,岑参再次离家云游求仕。
没想到,此后的十年间,他一直奔走在洛阳和长安两地,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他或游览古迹,或拜访道士,或拜谒县尉。
虽然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他却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十年间,他遇到了很多的朋友,比如被称为“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的王昌龄、永远为民忧虑的“诗圣”
杜甫、马背上的诗人高适等。
这些人在岑参看来,都是自己仰慕的偶像、自己的长辈。
尤其是王昌龄,作为唐朝边塞诗人的领军人物,王昌龄的故事影响着岑参。
在岑参的眼中,边塞是“青海长云暗雪山”
,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内心中去边塞建功立业的种子,已然悄悄种下。
漫游河朔是岑参早期一次重要的经历,往返数千里,他写下不少诗作。
开元二十七年(年)春,岑参决定到自己族叔岑揞任县令的安喜县(当时属河北道定州)游历。
他从长安出到达东都洛阳,随后在孟津渡过黄河,向东北进。
在初春的料峭寒风中,他渡黄河北行二百里,穿过朝歌,至古邺城。
之所以称“古”
,是因此时已成废墟。
古邺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郊,扼守河北平原南部咽喉。
邺城为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
自o年曹操建都于此,邺城作为北方政治中心,延续四百多年。
北周大象二年(o)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o年)复为邺县。
曹操的高陵就在邺城。
岑参登临邺城,想着曹操曾经饮酒作乐的场景,却看到一座空城,眼前只有荒草野火,昔日英雄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埃中。
城啊,不管往日多么繁华,最后都不过是一地苍凉。
人啊,不管省钱多厉害,享有多少荣耀,终究会云淡风轻地消逝。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在岑参这《登古邺城》中,城空、殿空、水空、宫空,真是四大皆空。
纵然春色将至,可又为谁来呢?所以,春色也是空。
凭吊过古邺城,岑参继续北行八十里,至邯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