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32章 客舍秋风今又起(第2页)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岑参一路上颠沛流离,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病倒在成都客舍,东归无望。

此时,岑参内心,对国家内乱而伤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感到无比烦忧。

城中的风景名胜,往往能为诗人内心提供片刻的舒缓。

成都的张仪楼临剑南西山和岷江而建,登楼俯瞰全城,成为岑参排解心中忧愁的最好方法。

有两诗作可为代表。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

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

车马隘百井,里闬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

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铤凛秋霜。

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

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

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张仪楼》:“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

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唐代诗歌作为一种文献的证据,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中,“车马隘百井,里闬盘二江”

,堪称重要的城市文献。

前句反映了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和街道的“井”

字布局,体现了成都历史城市的基本肌理;后句的“里闬”

指城门,轨躅八达,里闬对出,比屋连甍,千庑万室,展现了唐代成都城市的基本格局,即依山傍水,依水而建,城内道路纵横,民居相连,城中的建筑密度比较大。

唐代成都城市建筑营造的高水平还体现于人文居住,其时高档住宅已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

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

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