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吃完一盏茶,头一批卷子也送来了,阅卷官们捋起袖子开始干活。
他们迫不及待想为朝廷遴选人才了
早点改完,就能早点出去
就在考官们马不停蹄、疯狂阅卷的时候,张方平和苏涣两拨人顺利抵达开封。
他们是在半路上会合的。
两边都尽量轻装简从,赶着到开封赴任,许多家当都落在后头由信得过的老仆押送。
由于两家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开封,所以到开封头一件事就是先找个落脚处。
房子一时半会是买不着的,只能先去搞个公租房住住,他们这次的差遣都在三司,住房自然是就近解决。
苏母与马氏忙碌半天,总算指挥着底下的人把他们的临时安身之所收拾停妥。
接着就苏母就想儿子了。
儿子大了,连见上一面都是奢望,像大儿子和二儿子她就许久没见着了。
所以对于苏涣把小儿子送出去读这件事,苏母挺难接受的。
儿子才这么小,她想留在身边多几年,等儿子再大些,可能就见不着了
苏母忙让人去大相国寺把苏辂喊回来。
等领命而去的人走到门口,苏母才想起自己三儿子也在那边,又把人唤住了“把你们三郎君也一并叫上。”
三儿子虽然败家了点,但好歹也是她亲生的,她不能让三儿子发现她差点把他给忘了。
父母不好当啊,时刻得照顾儿女的心情
苏辂正坐在菩提树下拿着本话本感悟人生,见到个面熟的老仆跑来传话,他一下子跳了起来“爹娘他们到了吗”
老仆见苏辂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活泼讨喜,脸上也不由得带上了笑容,恭敬应道“对的,今天刚到。
三郎君不在”
苏辂赶忙去把他哥喊上,兄弟俩一起去见爹娘。
省试结果还没出来,这几天苏轼他们受邀去参加各种聚会,聊聊天对对答案,苏辂一个人待在寺里都闲坏了。
在成都府的时候有张方平在,苏辂可以无所顾忌地搞东搞西。
到了开封他们客居大相国寺,苏辂做什么都畏手畏脚的,压根不敢到处撒野,可把他闷到不行
现在好了,他爹和张方平都到了,他又活过来了
难怪别人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靠山的日子可真难熬
苏辂满心感慨,直奔他爹娘而去。
一见到亲娘,苏辂立刻扑了上去,只差没两眼泪花翻涌。
苏母见苏辂这般表现,眼泪也差点没忍住掉下来,心里自然忍不住把苏涣骂了一通。
儿子才这么小,谁能放心让他到处跑
偏他爹就是狠心,非把人往外扔
就算有他三哥带着,那也是不行的,他三哥一个大老爷们,连亲都没成,哪里懂得照顾弟弟
哦对啊,他三哥呢
苏母抬起头,见三儿子正端端正正地坐在丈夫面前接受盘问。
苏母侧耳一听,丈夫问的也是小儿子在开封都做了什么。
那没事了。
既然父母都一样,三儿子总会习惯的。
苏母继续与苏辂说话。
一家人久别重逢,气氛其乐融融。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