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也不否认,这个孩子回十二房那几日,她是压抑的。
即便这个孩子本身没过错,可是他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自己曾经历了多少痛苦绝望。
她不由自主地打量起道痴,同一个半个前相比,道痴最大的变化,就是肤色变白了。
原本那肤色麦色,少了几分富贵气。
即便眉眼之间与三郎有相似的地方,可兄弟两个看上去也不怎么像。
现下却是不同。
他肤色白了,少年的身量也像是一下子抽起来,同三郎站在一处,三分相似成了五分,任是谁都能瞧出他们是兄弟两个。
王杨氏只觉得心里酸酸涩涩,说不上到底是什么滋味。
王三郎已经看到她,扬声道:“太太,叔祖母来了。”
王杨氏长吁了一口气,脸上已是带了笑,走了过来,对着王宁氏福了福,道:“给您道福。”
王宁氏虚扶一把,笑眯眯道:“快起来,今儿是你的好日子,你定忙着,咱们也就别站在这里说话。”
这会儿功夫,王琪与道痴也都作揖道:“见过婶娘(伯娘)。”
王杨氏对王琪与道痴点点头,而后对王宁氏道:“族中几位婶子、嫂子已经到了,在我们老太太房里吃茶,我这就扶婶娘过去。”
王宁氏点点头,回头看看道痴,对王三郎道:“三郎,我们二郎就交给你,你与七郎两个当哥哥的,多带着他一些。”
王三郎道:“叔祖母就放心吧,我一定照看好二郎。”
王杨氏在旁,听着这“三郎”
、“二郎”
的称呼,觉得十分别扭。
她的视线,不小心又落在道痴身上,心里想着还是“四郎”
顺耳。
这兄弟两个,哥哥是三郎,弟弟却成了二郎,这就什么事儿……
王宁氏随着王杨氏进了二门,剩下小兄弟三个又回到前院。
不管是王琪、还是道痴,既然过来,还得寻到王青洪跟前见礼。
宗房今日过来是王珍,随着族长太爷老迈,宗子王青海近几年多在病养,宗房出面应酬的,多是王珍。
三小找到王青洪时,王青洪正带着王珍,陪知州大人吃茶。
王青洪虽是卸任官,却依旧原级从三品致仕;知州这个父母官,不过是从五品。
因此,不用王青洪去笼络地方父母,等着地方父母上门拜访即可。
因王青洪性子低调,不爱张扬的缘故,王氏族人只知他岳父是京官,并不知道他伯丈人是内阁首辅杨阁老。
知州进士出身,正好是杨阁老的学生。
早在五月初王青洪初回安陆时,知州便打探到他出身,知晓了两人这一关系。
一个是杨门学子,一个是杨门之婿,实不是外人,因此知州大人便摆出“学弟”
身份,与十二房走动往来。
十二房将庶子出继之事,知州也有耳闻。
在他看来,王青洪做出这样的选择,正合乎世情。
不过是一个庶子,哪里比得上自己前程?若是为了个庶子,惹火了嫡妻,与岳家疏远,那王青洪才是傻子。
可当看到王三郎拉着道痴的手,小哥们两个并一个小胖子一起过来请安,知州不由觉得怪异。
瞧着兄弟两个这般亲近的模样,委实不像是嫡庶不容。
他心中有些好奇,便做吃茶的样子,眼睛余光在留意王青洪的反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