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他瞳清目正,行动之间,只有安静祥和,没有少年人的淘气焦躁,王宁氏心中已经是八分肯了。
毕竟国法族规所至,外九房总要选个嗣子的。
她沉默了一会儿,道:“开蒙了么?”
道痴点头道:“开蒙了。”
“都习过什么书?”
王宁氏接着问道。
“三百千都学过,四书五经也粗读了。”
道痴回道。
这下不仅王宁氏微露诧异,连王珍都忍不住多看了道痴两眼。
随即王珍明白过来,若是道痴真的不堪造就,祖父不会这般看重;若是堪堪造就,那有几分才气便也不稀奇,毕竟他父兄都是“神童”
。
他即便不能比肩,也当比常人多几分颖慧。
王宁氏诧异的是,道痴寄养在寺里,接触三百千这些蒙书还罢,竟然还能开始学四书五经这些儒家典籍。
她看着道痴,道痴回望着她,目光不避不闪。
王宁氏垂下眼帘,道:“若是我命你耕读传家,不得举业,你可愿意应否?”
听到这一句,老和尚与王珍都大感意外。
这是什么道理,亲生儿孙逼着成才,过继的反而要拦着不让上进?
道痴没有立时应答,而是面露沉思,“思虑”
了一会儿,方道:“我不能应,还请太孺人见谅。”
王宁氏皱眉道:“你既打小养在寺里,不过是粗读几本儒家典籍,功名心为何这般重?”
说话之间,已经带了不喜。
道痴不卑不亢道:“不仕则不势。
势者,适也。
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
苟安亦是一世,却是不得大自在。”
王宁氏摇摇头,道:“这世上,有失便有得,举业固然体面,可读书哪里是那么容易的,熬心费血,成与不成也在两可之间。
何不做早早放下,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这话中满是唏嘘、怅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