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100章(第2页)

他费解地皱了皱眉,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提前出生的事情,最后只能把这事抛之脑后。

毕竟任父子俩再聪明也想不到,年龄偏差是世界性质导致的。

不是他们有问题,而是世界有问题。

——洗脑包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编个古代人全都是十三四岁就结婚生小孩的说法,就有一堆人真情实感地相信了。

在小孩子们热热闹闹祸害咸阳宫的时候,春耕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经过了大半年的休养,大秦将士们早已等不及想赚下一波军功了。

六国土地真是肥沃,上一场战役里分到田的人都高兴坏了。

不过分田分的是六国田地,这里头必然牵扯到一个人口迁移的问题。

否则拿着远在天边的田无法种植,也不是个事。

秦国派遣了专门的人手去协调这个。

经过秦王政和扶苏的商讨改进,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田地置换。

不想背井离乡迁往六国的老秦人,可以就近置换田地。

上田换上田,下田换下田。

愿意迁去中原的,就安排迁移落户。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不太乐意的,既然在家乡也能换到良田,何必去别处呢?谁知道六国土地以后会不会被复国成功的王孙贵族收回去。

而且背井离乡语言不通、风俗迥异,日子并不好过。

大部分肯迁走的,都是家里有人被派去六国当秦吏的。

过去了既能给自家孩子撑腰,也能借点官吏的势。

再小的官也是官,有个当官的亲人在家附近,好处是非常多的。

现在暂且这样,以后再解决地方官家族壮大形成新贵族、影响基层治理的问题。

以大秦如今的状况,他们只担心各地秦吏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证。

能有家族过去协助,反而是个好事。

“幸而之前修了郑国渠,否则关中怕是找不出那么多能置换的良田。”

下田换走上田,士兵肯定不乐意。

秦王政道:

“但关中良田也有定数,到后面迟早要大规模迁人出去。”

扶苏点头:

“可以先从河洛一地开始,那里是关中门户,离得不远。”

东出函谷关就是河洛平原,即后世的河南。

这里同样良田沃土无数,而且离秦地还近。

要是不考虑现实问题,其实将七国人口打散混居,是能最快同化六国之民的办法,还能摧毁六国残余的风气。

可惜这种操作根本不可行,只能梦里想想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