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偏心。”
其他同学反驳。
“不是老师偏心,你们现在大多数也从事这个行业。
你们也清楚每个班上总有那么一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学生。
或许是因为搞怪,或许是因为他的特质。
这不是老师偏心,是这个学生给自己带来的光环的效应。
是不是这个理?”
杨老师一番话,没人再提反对意见了。
“杨老师,我上学时挺规矩的,也没搞怪吧。”
“是,没搞怪,但你的搞怪在于每次和别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我记着你的试讲,每一次都和别人不同,别人可能胜在总结全面,讲解清晰。
但你呢,每次试讲,讲课的声调都变了,也坚持把自己独特的观点阐述完毕。
每次听你讲课,我发觉你都能阐述出新观点。”
“老师,这你都记得,我只记得,一上台就紧张,怕得要死。”
“这些都是后天锻炼出来。
你现在还这样吗?”
“杨老师,我没当老师,辜负您的厚望了。”
“不当老师也没关系,无论从事哪一行业把你们学到用到实际,就可以了。”
“杨老师,谢谢您。”
“不用谢,当老师就是教书育人。
看你们都好好的,老师就觉得很欣慰。”
“你们工作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老师解答”
接着同学们就一一向老师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杨老师耐心的给予解答。
轮到班长,“杨老师,要是我们一边教学,一边上学就好了,有问题可以及时找老师解答,然后实践促进自己学习更扎实。”
“你那个设想很好,现在学校也是创造多种机会给学生亲自上讲台的机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