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李兑才命令打开离宫的大门,此时的“主父”
已成一堆白骨。
赵惠文王以“暴病而薨”
布告天下,就地埋葬,改沙丘为今之“灵丘”
,谥为“武灵王”
,这个“灵”
字,含有一定的贬义,如楚“灵”
王、晋“灵”
公,都暗示他们生前犯过“严重错误”
。
武灵王的时代过去了!
从此“赵何”
才成为真正的“赵王”
。
第一件大事,就是奖赏平叛护驾的功臣:肥义死难,身后极尽哀荣,子孙各有厚赐;高信的葬礼也非常隆重,惠文王还亲自在灵前插了一炷香。
活着的功臣,则应首推李兑和公子成。
公子成上奏称已年迈,告老回封地颐养天年;惠文王封李兑为奉阳君,还要拜为相国,但李兑躲在家中也给赵王上了一个奏章:“臣为平叛除逆,搜宫擅死,于先王已违臣之义;又因疏于照顾,致使主父归天,所犯皆灭族之罪。
而大王不究,反封爵拜相,复何颜忝立朝班首位?所以臣当去地下谢罪于先王。
若念臣微劳,善待家中妻儿即感恩不尽矣。”
惠文王见了大惊,忙派人去阻止,但使者到李家时,门上已挂丧幡……
李兑以死解脱非常明智,因为他虽是在为惠文王效劳,但惠文王做为“明君”
、“孝子”
,却一定要追究他的“罪”
,别看今天封爵拜相,明天就可能祸灭三族。
不过既然已去向先王“谢罪”
,亲属就不必再受牵连。
果然,惠文王对李兑的家属和后事都很冷淡。
李兑为官一世并无积蓄,还是朋友们凑钱办的丧事,妻儿很快就一贫如洗,过着不如平民的生活,还是廉颇有权后顾念旧情,给他的儿子李信安排了个“传舍吏”
,相当于今天的官立“招待所长”
的工作,总算能养家糊口。
李兑的部队已被遣散,军官们有的转业、有的退役。
廉颇论说是在惠文王最危急时首先护驾,又力斩叛首田不礼,立了大功,但因是李兑部将,也参加过“搜宫”
,既然李兑不肯受赏,当然他也“免议”
,无罪,也不赏。
望着那些没干事的人反倒脸泛红光地领赏受封,再看看李兑和自己的凄凉,他的心里很不平衡。
就在廉颇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种田去时,突然又来了一个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