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跟着霍善出去一看,一眼瞧见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联系到霍善昨天的见闻,确定了,这是活的杜牧!
苏轼一点都没有自己是陌生人的自觉,硬是杵在旁边听霍善和杜牧说话。
杜牧觉得这可能是霍善家中长辈,也没太在意。
他这次过来一是因为母亲与弟弟身体有所好转,所以带着礼物登门道谢;二则是询问霍善是否还会留在长安,往后母亲和弟弟能不能过来瞧病。
江西距此何止千里之遥,他得把家里人都安顿好才想。
霍善道:“有什么问题可以过来说一声,我过来时自会去看看。”
杜牧闻言自是又道了次谢。
眼看旁边的苏轼都快憋不住要蹦出插话了,霍善便给他们相互介绍了几句,瞧瞧他们自己对不对脾气。
杜牧对苏轼很客气,看起来并没有与苏轼深交的打算。
苏轼也不失望,与年轻的杜牧聊了会《阿房宫赋》便觉尽了兴。
杜牧告辞离开后没多久,又有客人登门了。
第310章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苏轼惦记着的白居易……的好友元稹。
白居易和元稹,那可是年纪轻轻就约好一起退休的好朋友。
只不过中唐文人相约退休当邻居,大抵都是成不了的。
譬如柳宗元给刘禹锡写诗说“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结果贬谪没几年,柳宗元就病故在任地柳州了,到死都没有再见到刘禹锡。
至于约好“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的白居易和元稹,那也是年纪比白居易小许多岁的元稹早一步病逝。
倒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个乐天派晚年偶尔还能凑到了喝个小酒,写诗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们快七十岁了都还能喝个一斗酒,并且还说好秋天来了再约一回、不醉不归!
虽说苏轼也曾辛辣点评过中唐几个著名诗人,说他们“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但他本人很爱读白居易他们的诗文,对元稹的到来他也是颇为期待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