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容貌极是昳丽。
俊美而慵懒的凤眼微微上挑,纵是面无表情,也自带三分笑意。
“本王再不回京,京城诸公,恐怕要坐立难安了。”
……
三月初三,裴昭醒得极早。
等她洗漱穿衣完毕,走出屋舍时,不过刚至卯时。
虽已是早春,但毕竟身处山中,即便身穿短袄,也不免冷颤连连。
裴昭裹紧衣袄,疾步向荣斋堂走去——根据吏部安排,群青宴于巳时开席,而进士的早膳照旧由荣斋堂准备。
裴昭刚一跨过门槛,便听得有人唤道:“袁贤妹,来这边坐!”
她抬眼望去,见陈朔笑着向她挥手。
明明前日马车上,他还被自己呛得面红耳赤,现下却笑得憨态可掬。
踌躇半刻后,裴昭终是和陈朔同桌坐下。
陈朔身畔的数名蓝袍进士,或长或少,皆面露好奇之色,齐齐打量着她。
“见过陈贤兄。”
裴昭淡淡道,又看向其余的进士,一一作揖,“在下吴州袁熙,见过诸位。”
陈朔笑道:“方才在下正同他们夸赞贤妹呢!
袁贤妹虽是女子,出身商贾,却别有林下风气。”
接着又道,“袁贤妹,容在下介绍在座的诸位,这位是颍川薛彰,这位是渔阳董禄,这位是辽东顾惜时……”
辽东顾惜时,出身没落世族,但文采斐然,策论不凡,是今年的一甲第二,裴昭不由向此人看去。
羸弱的青年也在看着她,却在目光接触的刹那,轻轻别过脸,留下染红的侧脸。
早膳用毕,同桌的进士留在荣斋堂闲谈,裴昭则起身回到厢房。
在廊上正巧遇到迎面走来的温素,便作揖道:“见过温姑娘。”
温素先是一愣,随即停下脚步,朝她回礼:“见过袁姑娘。”
裴昭微微一笑,道:“叫我熹明就好,天色熹明的熹明。”
这原是她笄礼时应得的字,但那年裴昭尚未过生辰,裴家便陷身牢狱。
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杨黛神色温和地同她解释着“熹明”
的含义。
“熹明熹明,晨光熹微,曙色将明。”
在裴昭刚刚出生时,杨黛就取好了女儿的字。
那时初入官场的杨黛,盼着自己的女儿他日为官时,能成为拂亮一方百姓的晨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