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却别过头去,低声道:“内言不出于阃。
真是不知礼数!”
陈朔笑道:“商贤兄与我同是邯郸人,姓商,名晚成。”
“久仰二位大名。”
裴昭笑着作揖,不等陈朔回礼,便继续道,“方才听二人高谈阔论,原以为是什么才冠京华的人物,却没想到……”
她学着方才陈朔的模样,将两人打量了一番。
“陈贤兄龙门点额三番,屡次不中,如今捐身吏部尚书门下,方为二甲进士,可喜可贺。
商贤兄更是出类拔萃,名落孙山五回,屡败屡战。
今朝花甲及第,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下由衷佩服。”
她停顿片刻,见二人面色紫青,便知传言不虚,正中二人痛处。
沉默良久,陈朔才开口道:“袁贤妹出身望族,自然不知我等寒门子弟求学之苦。”
“陈贤弟在理,豪门贵族的女子,到底是何不食肉糜!”
事关颜面,商晚成也不再管男女大防,连声附和道。
裴昭淡淡一笑:“贤兄怕是对在下有所误解。
袁熙之袁,并非汝南之袁。
在下来自吴州,只是商贾之女。
若说出身,只怕比寒门更为不堪。”
七年前,她侥幸逃生,流落京畿某县,被行商的袁家夫妇收养,易名袁熙,辗转来到吴州。
袁家夫妇虽为布商,却颇好诗书,藏书丰赡。
天命之年,二人起了让子女入朝为官的念头。
可惜袁家子弟皆倾心商贾,夫妇只能作罢。
直到收养裴昭后,夫妇二人现这位养女天赋聪颖,过目不忘,便替她报了吴州州学,将平步青云的心愿寄托在她身上。
听闻裴昭所言,陈朔讪讪道:“袁贤妹这般人物,到底少见。
不过,若是我等寒门,能和这位温贤妹一般,出身太原温氏,入国子学读书,定能早些鱼跃龙门,扶摇直上。”
“贤兄的意思是,那些名次不及温姑娘的子弟,便是妄受恩惠,不配在国子学读书?”
“在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陈朔赧颜汗下,急忙调转话题,“嗐,暂且不提这些,话说诸位可知道嘉平七年的进士榜?”
“陈贤弟是想说当年的龙虎榜么?那真叫做人才济济,群英辈出。”
商晚成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