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
雍正皇帝驾崩,四阿哥弘历继位,封号乾隆。
搬出第一道圣旨,追尊嫡母纯元皇后为孝敬皇太后,尊生母熹贵妃为圣母皇太后。
乾隆皇帝册封了很多人,却唯独对景仁宫的宜修只字未提,而此时的叶澜依,回忆着心上人的音容样貌在宫殿内结束的了自己一生。
景仁宫内的皇后听见外面登基大典的礼乐炮声,竟然还问了是否是新帝登基。
小允子得知了后便回禀了甄嬛。
甄嬛得知以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嘲讽的笑容说道:她还惦记着这个呢。
想到自己多年未见宜修就想亲自去会会这位故人,便对这小允子说道:今日普天同庆,哀家也该去见见这位故人了。
来到景仁宫,并未见宜修前来迎接,小允子高傲的说道:乌拉那拉氏怎么没来迎接太后。
甄嬛摆手道:她是皇后我是妃妾,自然是我该去拜见她,她人在哪?
宫女带着甄嬛来到宜修的寝殿,此时的宜修早已白苍苍,看着宜修满头的白,甄嬛想起曾经的种种,不禁心酸不已,不过多年的磨练使甄嬛面不改色。
甄嬛淡定的看着宜修,宜修看着甄嬛,想到以前的种种内心无比畅快,对着甄嬛说道:甄嬛,这几年你也不好过吧?
甄嬛依旧面无表情的说道:在不好过,如今也好过了。
宜修突然出了无比张狂的笑声。
小允子开口说道:大胆,竟然敢在太后面前失仪。
宜修笑道:新帝即位,她是新帝的额娘,是圣母皇太后,先帝未曾废后,本宫依旧是正宫。
如今便是母后皇太后,依旧是她甄嬛来拜见哀家。
宜修此时还在做着当太后的梦,甄嬛毫无顾忌的在她伤口撒盐,提及雍正在世之时,便下了旨意,与乌拉那拉氏宜修死生不复相见。
又告诉她死后只能葬在妃陵。
对于一向看重嫡庶尊卑的宜修来说,甄嬛此时的话简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直直的落在了她的头顶,冲击着她的大脑。
让宜修在没了活下去的意志,所以在甄嬛离开之后便轰世了。
甄嬛回到寿康宫第二日便得知了宜修的死讯,曾经的与宜修视同水火,斗的你死我活,甚至还连累了许多人丧命于此。
如今昔日的仇人死了,甄嬛内心却没有任何快感。
应付过了来请安的妃嫔便在槿夕的陪同下回了寝殿,准备小憩一会,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似乎听见了有人在喊姐姐。
那声音就如同淳儿在喊她一般,又像是陵容在喊她,亦或者是她在喊沈眉庄一般。
突然耳边响起来一声久违而又熟悉的声音喊道:小姐,小姐,您醒醒,咱们该去寺庙上香了。
甄嬛缓缓的睁开了眼睛,面前映入一张清秀的面容,甄嬛不由的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的说道:流朱?流朱真的是你吗?
甄嬛甚至有些哽咽,看着面前清秀的人儿,往事种种纷纷浮现在眼前。
曾经那个为了救她撞刀而亡的流朱,此时竟然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面前,如同入宫之前一般灵动可爱。
流朱面色惊慌的看着甄嬛焦急的说道:小姐,小姐,你怎么了?
甄嬛不可置信的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没有一丝皱纹,拉过自己的秀依乌黑没有一点点斑白,随后拉着流朱的手说道:流朱,现在是哪年?
流朱面色更加紧张结结巴巴的说道:小,小姐,你怎么了?现在是公元1723年啊。
甄嬛喃喃自语的说道: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随后又看了看自己的衣服。
对,没错,现在是雍正元年夏,正是自己选秀之前。
可是自己明明已经做了太后,而流朱明明已经死了,又怎么会站在自己的面前。
莫不是自己也死了,可眼前的景象,明明是自己的房间,而流朱的手也是有温度的,莫不是自己重生了?
甄嬛如同大梦初醒一般,看着眼前的流朱,勉强的挤出一抹微笑对这流朱说道:我没事。
喜欢梦回甄嬛请大家收藏:()梦回甄嬛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次栉比的华丽殿宇,一步,两步,步步生莲。他渐渐握住了这个强盛王朝的脉搏,也看到了饱受挫折打击的李隆基那张灰败阴暗...
激萌的萝莉,热血的少年,为打破次元壁一往无前...
穿越到另一个平行空间的地球,这里和原来的世界历史完全一样,只是11年前,科学家做实验打开虫洞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地球充满了一种叫灵能的能量,全部生物都进化了,而且地球上随机会出现未知的空间虫洞。沈...
吴知蓝是一个坚持着两个信条的人。第一,她决不借钱给他人第二,第二,她坚决不给别人恋爱建议。因为,在大学时期,她却被卷入了一个朋友的恋爱故事,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平静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清晨醒来,吴知蓝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头顶上浮着恋爱窗口栏口。这个窗口显示了男人们对她的好感,并且某些男人开始与她产生了暧昧的关系!于是,她需要在这些男人中选择一个。但是,令她震惊的是,在三个男人的恋爱窗口栏口中,她居然是!她感到难以置信,却也流露出一丝期待。是成为总裁和富二代的恋人?还是与发小明星陷入热恋?吴知蓝陷入了选...
曾经,你们毁了我的人生。现在,我回来了洗干净脖子,等我喂,那个谁,我不需要帮手,麻烦你离我远点儿行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只要是我塑造的女主角,总有一天都会从小说中来到现实世界,这也是我小说总是没法继续写下去的原因。李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