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也不在意,大明的军人都没什么文化,粗口是他们的习惯,只有适应了他们的习惯,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那大叔啥时可以退役?”
“退役?你骂我老头子不是?知道你是新来的,不跟你计较。
退役有两种,一是战死战伤,二是老得拿不动枪。”
老兵没有生气,但眼睛里满是哀怨,深深的,绝望的……
明朝实行军籍制,一旦入伍,就入了军籍,永不能退,自然就没有退役一说。
而且军人一旦战死,家里或家族必须另外出丁补上。
这不是终身制,而是永久制。
而他们的军饷,只能勉强养活老婆孩子。
其实,钱多了,也没处花,终身待在军营,也没地方去。
一旦年老,从军队退下来,他们的孩子就要顶上去,过上和他们完全相同的生活。
复制就是这些军户生活的真实写照。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士兵,组成没有希望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要怎样才能培养成铁军?朱由检的头都大了,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他没有参过军,对军队,特别明朝的军队,不是很了解,本来他打算和士兵们说说为什么要练兵,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太遥远了,京师军的主要目标是护卫京师,很少有打仗的机会,士兵们不会对练兵有兴趣。
他只好换个话题:“大哥,咱奋字营可是大明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呀,为什么训练时没有精神呢?”
“小子,看你不到二十吧?你是哪个官家弟子?还从来没人问过这样的问题。”
一名四十多岁胡须凌乱的士兵显得相当不屑,他咽下口中剩余的饭菜,好像教育小学生似的:“认真训练,身体消耗就多,而饭菜就就这么多,你傻呀?”
“如果饭菜管饱,那大家训练起来是不是更有劲头?”
明朝军队的腐败,空饷都填不满腐败这个黑洞,剩下的军饷还是层层克扣。
但朱由检找到了突破口,大不了将信王府的财产补贴进去,没钱花的时候,找疼爱自己的皇兄皇嫂要点,反正自己又不是腐败,而是为了大明的军队。
“你付钱呀?”
一直闷头吃饭的年青士兵,压根就不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
“不瞒几位大哥,我在营部听到几位大人商量此事,怕有希望。”
善意的谎言,也许能激励士兵的士气。
听到能吃饱饭,士兵们都来了兴趣,聚集过来的士兵越来越多。
“真的吗?”
“你小子不是拿我们穷开心吧?”
“你是官家弟子,又不和我们一起训练。”
朱由检看到群情激愤,感觉有戏,“三天,三天后,你们都能吃饱饭。”
士兵们将信将疑,充满渴望的目光都射向朱由检。
这些保卫京师的士兵们,这些终身生活在军营中士兵们,他们的目标只是吃饱饭,这和大明的国姓有区别吗?但这不能怪他们,是谁让他们步入如此困苦的境界?朱由检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要为自己的先祖赎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