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的音律之才仿佛也能在运作织机时体现,那一下一下有规律的动作,使织机的声音听起来也不让人反感,隐隐的竟能带动着心中的节奏。
父女俩就这么各做各事,大概维持了小半个时辰后……蔡邕也终于开口了。
“昭姬,从为父进了房间,你一直不曾开口询问为父所忧之事,却是为何?”
蔡琰停下了手中的织机,转头道:“父亲来琰儿这,应是有心里话想对女儿说,但适才父亲一直皱眉不言,想来是没有想好该如何对女儿言事,女儿若是追问,父亲仓促间说出来的话,怕也非本心之言,如此女儿倒不如不问,等父亲想好之后,自然会对女儿明言。”
“唉~!”
蔡邕闻言,感慨而叹。
昭姬相比于她姐姐贞姬,似更懂得与人相善,忧旁人之忧,着实难得。
蔡邕终于缓缓开口道:“琰儿,你可还记得,咱陈留蔡氏,自光武时先祖勋不领王莽封官伊始,六代收藏的典籍,可有多少?”
蔡琰浅笑道:“父亲曾对孩儿说过,外传父亲手中典藏卷册足有万卷,但咱蔡家实则却有两万四千余卷典藏,只是父亲一直不愿为外人尽言实数。”
蔡邕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蔡琰聪慧且善解人意,他见蔡邕提起了他藏私的那两万四千卷典藏,心中就大概猜到了蔡邕所忧虑的是什么事了。
“莫不是有人问父亲求要典籍?”
蔡邕点了点头,道:“是。”
“是董相国吗?”
蔡邕摇了摇头,道:“非也,是荆州刺史刘表。”
蔡琰略作回想,问道:“是那位与汝南仲麟公,鲁国孔士元并列齐名的刘景升?”
蔡邕点了点头,道:“正是此人。”
“此人与父亲相熟?”
“不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