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桥时,张云卿还是忍不住向桥下望,下面果然浮着一具无头尸体,内心禁不住又是一颤,全身每一根汗毛都竖了起来……
幸好今天早晨没有土匪“关羊”
。
走过双壁岩,下一道坡,便是古凉亭。
凉亭在古枫树的浓荫下,另有一口清澈的古井。
喝饱水,抹干身上汗渍,张云卿这才松了口气,回头发现双壁岩石壁上悬挂了两颗人头。
心里暗自庆幸刚才没有抬头。
“前天,官府派军队来过这里。”
张亚口解释说,“其实这两名死鬼并不是在这里抓的,官兵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在城里抓了两名盗贼,充做土匪在这里杀死。”
凉亭里早有一群路人在小憩,他们议论着双壁岩的土匪,都说官军才剿了匪,土匪会隐匿一段时间,目下是做生意的最好时机。
无论针头、线脑,或布匹、烟土、烧酒,只要挑过武冈界过到黔阳那边,就能换来白花花的大洋。
这消息是最令张云卿振奋的。
见他那兴奋的样子,张亚口道:“越是闹匪患的地方,生意越好做。
物以稀为贵,道理很简单。
等会儿遇上店家,他们会买你的酒——如果你想卖高价,就一直往深处走,别理他们。”
张云卿知道,张亚口是在向他传经授道,他感激地点了点头。
起程了,成群结队的生意人、挑夫浩浩荡荡向雪峰山纵深处迈进。
张亚口很快也揽到了生意——替一位商客挑布匹上洪江。
到了溪,果然有店家想买张云卿的酒,而且价格比家乡高一倍多。
张云卿不会说话,他一口拒绝,立即引起了店家的不快。
张亚口见状,忙赔着笑脸说:“老板,这担酒是我的,几天前黔阳一个酒店就订下。
如果你们要,下次我一定带来。”
离开这个店,张亚口告诉他,凡在这条古道上开酒店的人,都有来头,大多数是巨匪朱云汉的属下,对他们必须客气,得罪不得。
张云卿连连点头表示领会。
张亚口问:“过了黔阳,生意就不会好了。
卖了酒,你是先回家去,还是在路上等我回来?”
张云卿说:“我既不回去,也不等你。
我要跟你上洪江,一路了解烧酒销路情况——往后,我就专做这行生意。”
张亚口点点头:“看来你还真是有心人。
实话告诉你,这条路的烧酒生意绝对好做——只是双壁岩不好过呀!”
两人一路无话。
到了黔阳,张云卿以每斤酒换三斤大米的高价把一担烧酒卖了,这价格比村庄附近高了三倍。
因二百斤大米挑在肩上吃力,到了下一个酒店,他只好把米换成大洋。
酒店老板见他是卖烧酒的,十分客气,并感慨这些年送酒进来的人少了,客人很难喝到酒,叮嘱张云卿下次一定送担酒来。
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云卿喜不自禁,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并感叹这几年的生意都白做了,若一开始就来这地方卖酒,说不准早就发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