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厉害。
这篇文章到这里,已经彰显出袁尚这篇文章的好坏。
郑玄、袁绍、田丰等人,都已经是沉浸其中,许多人更闭上眼睛,仔细回味着文章内容。
崔琰的神情,却是已经面若死灰。
一颗心扑通扑通直跳。
他开始紧张了。
袁尚又写了一段,庞统稍作停顿,继续往下诵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庞统诵读完最后一个字,内心更是赞叹。
最后一段,升华主旨,提示如今的人,不能效仿古人,这是借古讽今。
庞统躬身道:“袁公子一篇《六国论》,实在大妙。
有此文章,此行不虚。”
袁尚道:“庞先生赞缪。”
庞统对于袁尚,只剩下佩服,他径直回到自己的坐席上,回味着《六国论》这一篇文章中的内容,仔细的思考着。
郑玄看向袁尚,心中更是惊喜。
他收袁尚为弟子,的确也有袁尚很不错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涉及到袁尚救命的恩情。
没想到,袁尚简直是一个宝藏。
作诗是千古绝句。
做文章,更是传世的文章。
不论是刚才的《陋室铭》,亦或是如今的《六国论》,简直是当世少有,甚至名士大儒,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
袁绍看着袁尚,更是欢喜。
他内心对于袁尚的认可更多了,尤其袁尚和崔琰交锋,不落下风,甚至死死压制着崔琰,可见袁尚的能耐。
袁尚要驾驭这些名士,要驾驭这些文人,是没问题的。
这事儿搁在袁谭、袁熙身上,就只有被文士左右的,袁尚却是不一样。
袁绍的心思,更是笃定。
沮授、田丰相视一望,两人看向袁尚时,内心更是欢喜。
因为他们如今,已经是选择了支持袁尚,站在袁尚一边。
袁尚的表现,值得他们投资。
这是明主之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