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的那只汝窑笔洗,只不过大了一些。
他原本只想随便应付几句的,谁知东西一上手,立刻就觉出了不对。
看坯体,很像是手工拉的,线条流畅,造型秀美、古朴典雅,摸一摸胎壁,有薄有厚,圈足外撇外卷、流畅圆润。
而通常的赝品的造型多是无中生有的器型,外形呆滞,由于大部分是灌浆成型,胎壁均匀,无厚薄之分,圈足虽然也是外撇外卷,可线条不流畅。
看釉面,柔和莹润,微带乳浊状,用手一摸手光滑似玉。
假货可是做不出这个效果。
他有些难以置信的翻过来再查看底部的支钉痕......嗯,表面有氧化层,很平整。
虽然这件笔洗很多地方都符合汝瓷真品的特征,可董专家心里清楚,现在哪还有不知名的汝瓷啊!
要知道目前全世界得到认可,确定是宋代汝窑真品的,只有67件半。
国内算上港台一共有50件,英国大维德博物馆是7件,日本有4件,美国有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这些年唯一冒出来的真品,就只有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一件直径13厘米的笔洗。
在之前的92年里,这件埋没于库房中的笔洗一直被认为是源自朝鲜的高丽青瓷。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赵新和他的朋友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董专家。
这位从一开始简单的目测手摸,到后来还从包里掏出了一个古董鉴定镜,对着笔洗表面的裂纹翻来覆去的看。
二十多分钟后,董专家放下了鉴定镜,语带斟酌的道:“赵先生,您这件东西......我干了几十年鉴定,还是头一次遇上,我的结论是,说不好。”
“怎么说?”
董专家将笔洗小心的放到桌上,然后才解释道:“我不知道您对汝瓷了解多少。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之所以叫汝瓷,是因为烧制的地方在汝州。
到了北宋后期,汝窑被皇室垄断,成了御用瓷器,民间是见不到的。
北宋灭亡后,汝窑烧制的配方也随之消亡。
因为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烧造时间短,再加上后来的战乱,传世非常少。
南宋的时候,汝窑瓷器就已经非常稀有。
如今全世界的汝瓷真品加一起,也不过才67件。
你这要是真的,那绝对是世界轰动,可问题是我说真的没用。”
();() 董专家犹豫片刻,语带恳切的道:“要不,您把这件转给我?价钱好说。”
“您打算出多少?”
董专家犹豫了一下,伸出一个巴掌,道:“五十万。”
开什么玩笑!
赵新心说这要是真的,老子亏大了!
他面带微笑摇了摇头,问道:“董老师,我还是想通过拍卖处理。”
董专家无奈的叹口气,说道:“那我建议您去做个‘打胎’,拿到确切的年代鉴定。
不经过这个程序,拍卖行是不会认的。”
“打胎?”
赵新心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董专家见这位是个棒槌,便解释说所谓的“打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