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求亲的人多得像过江的鲫鱼,家里也不停地介绍,可三姨统统拒绝,她心里早有打算。
她盼望着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漫步,一同欣赏日出日落,一起经历风雨。
她不要没有爱情的婚姻,不要那种只为了生活而凑合的伴侣。
她想象中的未来生活,要有温暖的怀抱,要有甜蜜的相处,要有心灵的交融。
想法虽美,实现却难。
不像如今这般。
在五六十年代,婚姻就如同坚固的牢笼,大多被父母牢牢掌控。
有的在婚前能匆匆看一眼对方,有的则完全是盲婚哑嫁,甚至成亲前都没见过面,就被命运绑在了一起。
三姨对这种情况厌恶至极,她觉得这样的婚姻毫无感情基础,纯粹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应付世俗的眼光。
在农村,大家似乎都默认了这种传统的婚姻模式,可她心里常常呼喊:“为啥我的人生不能自己做主?为啥不能嫁给一个真心喜欢的人?”
每当夜深人静,三姨躺在炕上,望着黑漆漆的屋顶,内心就陷入了无尽的挣扎。
她想着姥姥那期盼的眼神,姥爷无奈的叹息,心里像被千万只蚂蚁啃噬。
“我是不是太自私了?是不是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找个差不多的人嫁了,也好让他们安心?”
可一想到要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共度一生,她又觉得无比恐惧,仿佛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有一次,家里为三姨安排的相亲对象是个村里有权有势人家的儿子,对方对三姨一见钟情,非她不娶。
那家人仗着自己的权势,逼迫三姨家答应这门亲事,甚至威胁说如果不答应,就要给三姨家使绊子。
姥姥姥爷为此忧心忡忡,陷入两难的境地。
三姨得知后,愤怒不已,她当着那家人的面,坚决地表示自己绝不会妥协。
那家人恼羞成怒,当场就想动手教训三姨。
就在这时,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夏村长站了出来,制止了他们的恶行,并指责他们不该如此蛮横。
这场冲突让三姨更加坚定了反抗传统婚姻的决心。
村里的流言蜚语也随之而来,有人说三姨不知好歹,有人说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三姨走在路上,都能感觉到旁人异样的目光和指指点点。
传统的观念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试图将她紧紧束缚。
“女人就该顺从,就该听从安排。”
这样的声音在她耳边回荡,让她倍感压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