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当时的皇帝是谁”
“诗中提到的古寺在哪”
“距离此地多远”
“咱们何时去看看”
,诸如此类,话题往往由诗句含义衍生至诗人的生平。
无论她问甚么,温煦慈蔼的文人悉不厌其烦为她道来,至终,身旁往往会多两道矮小身影,宗文与凤儿搬着月牙凳一块凑来。
三人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每每此时,偃娘哄着怀中幼子坐在树荫下,嘴角漾一抹笑痕。
初夏盛阳穿透枝叶繁茂的树梢,摇落斑驳光影,崖外风声淅沥,烽火于云雾中闪烁,兵芒在四百里外的潼关隐隐浮动。
宗文身为长子,寄予了杜甫的厚望,其本人亦爱在弟妹面前扮演老成,一副长兄做派,至与林无求混熟后,方流露出孩童幼稚攀比的特性。
偶有一两诗自己背过,林无求未背过,宗文即道:“你连这个也没学过?我去岁就会了。”
林无求哪里能让他得逞:“一诗而已,没背过又怎样,你知道秦始皇哪年统一六国吗?知道项羽为何败给刘邦吗?”
她甚至不无恶毒地接了句,“你知道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的关系吗?”
宗文答不上,忸怩半晌,张口呼唤阿耶,林无求小人得志般朝踱来的杜甫咧嘴。
看来幼稚者不止一人,却有两个,杜甫心知肚明,抚了抚儿子脑袋:“无求姐姐比你懂得多,可以虚心向她请教。”
又存了考校之意,朝林无求笑道,“你与宗文解释,项羽因何败与刘邦?”
“项羽啊,”
林无求一拍案,操着说书人的口吻豪气道,“却说西楚霸王项羽身边有一位美人,名虞姬,那刘邦是个地痞流氓出身,看上了虞姬的美貌,要将她夺来,所以兵攻打项羽,谁知虞姬性格刚烈,宁肯拔剑自刎也不从刘邦,项羽兵败,她就跟着一起自尽了。”
宗文听得炯炯有神。
杜甫啼笑皆非:“胡说八道。”
半日于屋中伏案,半日于庭间玩耍。
离家不远处生长着一株梨树,情至兴处,林无求抄起袖子,给三名稚童展示爬树技能。
凤儿与宗武在树下拍手蹦跳,宗文跃跃欲试,也撩开袍摆攀援而上。
嬉闹声飘到院内,杜甫伫立檐下,遥望野猴一般上蹿下跳的两人,连月来晦暗情绪仿佛短暂散去,享受着难得的心旷神怡之感。
“在望甚么?”
偃娘提裙从屋内步出,与他一道遥视。
杜甫让开半步,同她并肩而立,手指向林无求双脚腾空伸臂挂枝的模样:“你瞧,好端端的女儿家,整日却比男孩还闹腾。”
“我瞧着是个初生的牛犊,神采奕奕,”
偃娘眼波流转,眉梢俏皮望向杜甫,“像你。”
“甚么?”
妇人眼藏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