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福建和广东呈现地方流行性;
2、传染源主要是病鸭以及潜伏期感染鸭,通过粪便和分泌物(种蛋孵坊)污染环境散播病毒。
成年番鸭感染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以排毒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向外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器具);
3、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4、发病率和病死率与日龄密切相关具有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可达90以上;
5、发病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严重;
饲养管理、环境温湿度、免疫背景影响本病的发生。
四、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4~16天,病程2~7天,症状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
最急性型:多见于6日龄雏鸭,
1、最急性(出壳后6天内的雏番鸭)
(1)多数见倒地即死,病势凶猛,病程很短,往往不见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
(2)临死时有神经症状,头颈向一侧扭曲,两脚乱划。
偶见羽毛蓬松,发病数约4~6
2、急性型(多见1~2周龄雏番鸭),病程2~4天。
(1)病维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
(2)喙发紫,喘气,张口呼吸,两脚乏力,喜蹲伏;
(3)不同程度腹泻,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粪中有脓性物,黏附于肛周;
(4)病程2~4天,死前出现神经症状,两脚麻痹。
3、亚急性型(多见较大日龄维番鸭)
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相似,病程5~7天,但死亡率低,康复鸭颈尾部无毛,缘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成为僵鸭。
五、病理变化
1全身呈败血现象;
2十二指肠前段有多量胆汁,全小肠呈卡他炎症,粘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有粘膜脱落,或有炎性涌出物;
盲肠和直肠粘膜也有出血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